昨日上午8时45分,随着最后一棒火炬手刘峥伟手持火炬抵达洛阳龙门标志石广场,点燃圣火盆,至此,北京残奥会“祥云”火炬成功完成了在河南省洛阳市的传递。
洛阳市是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个传递城市,明天,残奥会圣火传递的两条线路——“中华文明线”和“时代风采线”两路圣火在北京汇合,开始在北京传递,举世瞩目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
传递路线为“一坛两园”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孙学才昨日表示,2008年残奥会火炬接力北京地区火炬传递活动将于9月5日至6日举行。残奥会在北京的传递路线包括中华世纪坛、颐和园和朝阳公园。将有240名火炬手参与北京的传递活动。两天的传递距离总计12公里,每名火炬手传递距离为50米左右,总用时约3小时20分钟。
今天上午8时15分,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起跑仪式。来自“时代风采线”和“中华文明线”的两路圣火将在中华世纪坛汇集。当日北京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是来自北京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汪涓,火炬在中华世纪坛和颐和园传递。
其中,在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昆明湖上将按“之”字形进行火炬传递,与残奥会“天地人”会徽图形相契合。在湖面上还将有300艘小船载着残疾人朋友和健全人共同欣赏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火炬到达昆明湖湖心岛后上岸,沿岛进行传递,后经十七孔桥到达八方亭前广场举行当日传递的结束仪式。
9月6日上午9时,将在北京朝阳公园礼花广场举行传递起跑仪式,来自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的徐元生教练将成为6日第一棒火炬手。
火炬手近三成为残疾人
北京地区的残奥会火炬传递是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过程中路线最长、火炬手人数最多的一站。240名火炬手中,残疾人火炬手有70人,比例占到近三成。火炬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是来自加拿大的谢莉·奥拉夫森女士;最小的14岁,是英国学生菲利浦·科奇瑞。
据孙学才介绍,北京地区选拔出的火炬手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来自多种行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既有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如工人、农民、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医护人员、教师和学生,又有体坛名将、文艺工作者,还有香港同胞及84名外籍人士。其二是事迹突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宗和
相关链接
残奥会火炬在北京的传递线路选择集中体现了“超越、融合、共享”的主题。
中华世纪坛是北京市进入新千禧年的重要建筑,从建筑结构和建筑面貌体现了现代气息。颐和园是北京重要的皇家园林建筑,也是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而朝阳公园是北京市四环路内最大的公园,是一个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的公园,里面不仅有健全人能够参与活动的体育设施,还有供残疾人进行康复、运动的体育设施,有轮椅篮球、乒乓球台,还有帮助残疾人恢复的运动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