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公兵 苏海萍 李宝杰
诸葛亮空城计吓走司马懿,猛张飞长坂坡喝退众曹兵。历史典故证明,心理作用非同一般。
奥运将至,意欲在国人面前有出色表现的中国水上军团不可避免地面临内压与外压,如何调整心理正确备战,无疑是他们出成绩的基本前提。
谁怕谁?
“运动队在大赛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大赛,”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6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总局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在有意识引导和解决这个问题。”
韦迪解释说,就具体措施而言,比如说,刘鹏局长到赛艇队看望时讲了很重要的一个观点,谁怕谁?谁也不怕!这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引导运动员坚持以我为主,排除干扰和压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据我所知,中国赛艇队将板报中有关赛艇的内容撤掉,换上国内外时事的内容,有意识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此外,我们有一系列用于心理调整的音乐光盘,既有轻松舒缓让人心情平静的音乐,也有激奋昂扬令人热血沸腾的音乐。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挑选这些曲子,就是为了让运动员有一个良好的赛前心理,”韦迪说。
弹性压力
针对每一个运动员的特点制定训练和比赛方案,无疑是一个成熟运动队的标志之一。
“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李晶晶心理素质不够强,此前在大的压力下经常会失误。为此,队伍在今年的国际赛事中更多的是给她加压,明确要求她在哪一轮划进什么名次,而且配以奖惩机制,”韦迪说。
谈到这样做的深层目的,韦迪说:“这种人为给运动员创造一种外部环境的方式实际上是为奥运会做准备。一旦到了奥运会的时候,我们把这些外部环境都给她解除掉,把这些东西让她从脑海里扔掉,那么她很有可能在奥运会比赛时,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水流和利用水流,反而容易划出好成绩。”
教练心理师
无论心理专家再怎么出色,如果不是长期跟队,也只能研究心理共性规律,无法有效地、有的放矢地做好运动员的心理工作。“因此,我个人的观点是,从大赛对运动员的心态调整的要求来看,所有的教练员都应该成为称职的心理专家,”韦迪说。
“从现代的体育比赛来讲,这是教练员必备的素质,教练员应该能够通过看运动员的一个脸色或一个眼神,就能够看出运动员在想什么,而且有应对措施,”他说。
韦迪举例说:“我们曾经搞过一个问卷调查,想发现运动员到底在想什么。以中国帆船帆板队的徐莉佳为例,问卷收上来之后教练员发现,她对器材的信赖程度只有10%。这显然说明她对器材心里没底;她的解释是因为统一抽签后才能拿到器材,在没拿到之前自己心里没底。”
“但只有10%的信心显然太低了,于是教练员就主动跟她聊这个问题,对她解释说,实际上越是公开抽签,越对中国选手有利。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器材的打磨、维修能力相对弱一些,而根据统一抽签拿到器材后不允许进行器材变更的规定,这显然对中国运动员有利。经过这样的解释,徐莉佳表示理解了,对器材的信赖程度也跃升到80%”。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