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娟 通讯员靳莹)天津大学大三学生马春林,用将近三年的时间从本市各行各业中征集了1000条奥运寄语,作为自己送给北京奥运会的礼物。如今,奥运寄语征集已进入收尾阶段,马春林将把它们整理为长卷,捐赠给天津档案馆收藏。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还是初中生的他顿时冒出了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支持奥运的想法:他要用1000天的时间,向各区县政府、体育界、文化界等29个行业征集1000条奥运寄语。2005年11月11日,在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1000天时,他启动了自己宏伟的计划。
三年来,马春林骑着自行车踏遍了天津市的每个角落,他告诉记者,为了方便随时访问,不论在市内六区,还是去大港、塘沽等较远的区县,抑或是偏僻的小乡镇,他都坚持骑自行车往返。在马春林征集到的奥运寄语中,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字体都有;藏头诗,篆刻,图画……形式新颖别致。被征集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他的寄语是一枚“小脚印”,年龄最大的是已经102岁高龄的老人,这位老人颤颤巍巍地写下了“奥运圣火 世界和平”的寄语。
如今,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马春林征集的奥运寄语也即将达到1000条,他正在对寄语进行整理,准备将来作为天津市民热切期盼奥运的真实记录捐赠给天津档案馆。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