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振苏和他的学生,不过是激流回旋科学训练计划的外围团队,而且仅仅是外围团队的一部分。为了更快地提高水平,激流回旋队还向中国杂技团和清华大学的相关机构取经。
一只蝴蝶在亚马孙流域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水的流动,空气的流动,变化莫测,却终究有其规律,“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的就是这个。该实验室的主任,佘振苏博士,是该领域的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教授。2005年底,这个实验室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成立中国激流回旋国家队2008北京奥运会科技攻关项目组,为这个项目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提供科技保障。
激流回旋是什么?多数中国人并不清楚。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中国正式引进这个项目,也不过是在1999年。
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1972年列入奥运会,被认为是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要在湍急河道中准确跨越22个宽度为90至120厘米的门框,进行竞速。最理想的状态,是把选手们都培养成复合型的科学家,他们需要掌握流体力学、生物医学、认知心理学⋯⋯
说回那个备战08奥运的科技攻关小组。佘振苏可不是挂一个顾问的头衔,他和他的学生们真的到国家队待了几个月,有的学生还直接担任了科研教练。为了支持奥运,实验室的某些研究放缓了进程,两个学生为了投身该项目只能延期毕业。
事实上,佘振苏和他的学生,不过是激流回旋科学训练计划的外围团队,而且仅仅是外围团队的一部分。为了更快地提高水平,激流回旋队还向中国杂技团和清华大学的相关机构取经。现在,让我们从外围进入这支队伍的核心。它由5名获得奥运参赛资格的选手和20多人的教练、科研、保障人员组成。20多人中,博士4人,硕士9人,有研究训练学的,有研究生物力学的,有研究运动心理学的。听上去实在不像在介绍一支冷门项目的人员构成,倒像是在介绍北京体育大学的某个优秀的科研机构。
这支队伍还真的与北京体育大学颇多渊源。水上项目是中国竞技体育中起步较晚的,主管领导也没什么顾忌,索性借助北京体育大学等院校的科研力量,放手去弄吧。即使不能如愿实现超常规的发展,至少可以尝试一下科研如何更多介入训练。
为了备战08奥运,激流回旋项目由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副主任刘爱杰主抓,这位主管领导本身,就曾是北京体育大学的训练学博士。他做出的让同行们愕然的决定,就是不仅把科研人员当做科研人员,还让他们中的许多人直接带队,成为高学历的教练员。
足球在中国搞了百十年,成了积重难返的代名词,激流回旋白纸一张,倒是可以任由科研人员 .“折腾”,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激流回旋在中国只有9年的故事可讲,却生动地描述了科技能给中国体育带来什么。2004年,激流回旋中国有两个项目破天荒获得奥运资格,最终一个倒数第一,一个倒数第二。2008年的几次世界级比赛,中国选手多次进入前三名。许多人相信,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中国人甚至具备了冲击金牌的实力。
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激流委员会主席布鲁诺说,中国选手的进步“让人难以置信”。
奇迹早在上一个奥运周期已被创造过一次。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连皮划艇项目的参赛资格都没捞到一个,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孟关良和杨文军就夺得了一枚金牌。这个奇迹,也出自刘爱杰和他的高学历的团队。
这个团队的力量之雄厚,甚至让人觉得有点浪费人才。8月1日这天,郑黎明多次开车往返于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和顺义城区之间,为队里买旗杆,买手机卡,订制头盔,像一个管家一样忙碌着。郑黎明是北京体育大学的高级教练,在08奥运备战周期曾先后被派到德国和美国进修,但在激流回旋国家队,他只能以副领队的身份,做好后勤工作。
圈内人评价刘爱杰,认为他是强硬的领导者。近两年,激流回旋队已经先后送走了三位外教,刘爱杰说,都是出现了理念上的冲突,“外教需要为我们的训练体系服务,他们却把自己当救世主,不认可我们的东西。”看来强硬的资本,使这个团队对自己的理念有自信。
即便如此,刘爱杰的团队仍不排斥国外的经验,目前队里有三位德国专家在协助工作,其中包括该项目第一枚奥运女子皮艇金牌获得者,运动学的博士。“和谐不是相安无事,冲突后的融合,才有意义。”
当然,关于对科研投入的重视,激流回旋只是中国备战奥运的一个极端例子。其他运动队的投入力度,同样是空前而绝后的。
在北京,将有4枚金牌产生于湍急的水流。
中国百余位激流回旋运动员中选出的5人,会有人傲然胜出,并证明一个道理吗?
——这就是中国体育,这就是北京奥运,一切皆有可能。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