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北京赢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这一喜讯让中华大地沸腾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欢涌,其情撼地震天;中华世纪坛鼓乐高亢,其势排山倒海。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1999年4月6日,时任北京市长刘淇赴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自1993年申奥失败后北京代表中国又一次站在了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跑线上。
申奥凝聚了爱国情
北京奥申委办事机构设在新侨饭店的B座6层。1999年9月6日,从“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牌子在这里挂起,这个普通的饭店便开始见证实现这个梦想的不平常的历史过程。这里保存着一封写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信,落款是写信人的亲笔签名:江泽民。在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申办报告》中,有4封亲笔签名的支持信,其中有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有137份亲笔签名的保证书,其中第一类是由朱镕基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签名的。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政治优势,显示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能力和信心。这是国际奥委会最为欣赏的一条。
在北京奥申委的两个房间中,摆满了支持北京申奥的赠品,有的来自祖国各地,还有的来自异国他乡,大到万米横幅、小到纸叠的小星星。赠品的主人,年长的已近百岁,年少的刚呀呀学语……负责收藏整理赠品的郭金忠介绍说,仅他收到的横幅有上万件、书法作品上千件,其他的赠品、信件不计其数。他感慨地说,每件赠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据奥申网统计,2000年8月28日,北京入围申奥5城市的当天晚上,点击申奥网访问的就有36万人次。一家调查公司对北京市民的入户调查显示:94.6%的市民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支持北京申奥成为激荡的爱国热情。
申办报告工程浩繁
2000年8月28日上午9时,北京以出色的答卷与巴黎等其它4城市一起,由申请城市进入候选城市行列,顺利通过了资格赛。
从这一天开始,北京奥申委便调动全部力量投入到《申办报告》的撰写中。申办报告是国际奥委会的一篇“命题作文”,是申办城市递交的最核心的文件。共分18个主题,近200个小专题,几乎囊括了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申办报告既是北京承办本届奥运会的标书,又是北京市未来8年的发展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中国向世界的一份承诺书。一些重大的主题直接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直接影响到北京未来8年的发展布局,可以说牵动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工程浩繁,政策性极强。
国际奥委会对《申办报告》要求非常严格,每个主题都要作定性定量的陈述,甚至篇幅和文字都有严格限制。还要译成英、法两种文字,在规定时间内,必须送达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
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只有不到100天时间。北京奥申委抽调各路精兵强将,夜以继日地展开了报告的撰写工作。《申办报告》宏观之处如同一个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文化、法律、外交等;细微之处好似一个具体会议安排,连一些场馆有几个门、门的方向、路程所用时间都必须交代清楚;《申办报告》的撰写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按照要求,报告必须提供2008年北京市饭店的床位和单价,国家的发展规划最长也只有5年,要预测8年后的状况实在称得上是个课题。
“红盒子里的蓝皮书”
由于时间紧迫,《申办报告》实行中、英、法文同改同译。从开始撰写到最后付印,20万字的报告,用奥申委官员的话说“颠覆性”的修改,中文本10次,英法文修改3次,局部的修改不计其数。直接参加撰写的达200人之多,不同程度参与的有3000人之多,除了国内的专家,还聘请了外国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几乎动用了法语系全部力量投入翻译。
2001年1月17日,在国际奥委会规定时间的最后一天,这部以中国传统书函、书匣为外包装,以北京红和北京金为基本色调,英法文对照翻译,重5.6公斤、596页近20万字,被誉为“红盒子里的北京蓝皮书”的《申办报告》,由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亲自送到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负责接收的奥委会官员做了4个字评价:“非常出色”。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