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的一部分,100多名来自上海的演员为现场以及全球40亿观众,献上了“上海紫竹调——海派秧歌”的精彩表演。
这些演员分老、中、青三代,其中担任“主角”的是来自社区的中老年业余舞蹈爱好者,她们身着海派旗袍,舞起有着江南韵味又不乏域外风情的海派秧歌。
据了解,这台节目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局、浦东新区选送的。自今年3月被奥组委导演组选中以来,陆家嘴功能区域管委会、上海舞蹈学校、上海马戏学校投入了大量精力,对舞蹈编排、服装设计、音乐制作等各方面反复调整、精心制作。
在此期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浦东新区和陆家嘴功能区领导多次赴北京与奥组委导演组进行沟通。北京奥组委的领导和导演检查组也几番来到上海进行指导和检查。经过整个团队4个多月来的不懈努力拼搏,终于在“鸟巢”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人民对奥运的热情。
“海派秧歌”最早为上海浦东陆家嘴功能区秧歌队节目,曾在数届全国健身秧歌大赛上摘得桂冠,2003年陆家嘴功能区管委会开始有组织地对“海派秧歌”进行编创,融入独具上海特色的海派文化。2003年1月第一套“茉莉飘香”诞生;2006年第二套“太湖春韵”进行了展示;这次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展演的节目,是在第三套“紫竹聆风”基础上加以改编的,所用的音乐主旋律为沪剧著名曲牌“紫竹调”。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