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的陈燮霞,出身于广东番禺农户之家。无独有偶,她的老乡、悉尼奥运会女子63公斤级冠军陈晓敏祖辈也都是种地农民。有人做过统计,北京奥运会前,中国举重获得的奥运16金,夺冠选手大部分出自寒门之家。
现代举重运动虽说起源于欧洲,但工业文明的发展,令享受更多闲暇时光的欧罗巴人对躺在沙滩上看“大力士搬重物”的兴趣已远甚于举重台上的较量。这也是过去处传统强势地位的欧罗巴为什么让位给中国、土耳其、保加利亚这些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追求现代精致、情趣生活的欧洲中产阶级家庭,他或许更乐意送孩子去学网球、高尔夫球,而不是整天与铁块打交道的举重。那是“因为他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里的农村孩子之所以选择举重,这是他们改变自己及家庭窘困的捷径与出路。
女子举重项目更是如此。练举重,不仅在吃苦,更得有“豁出去”的牺牲精神。牺牲什么?牺牲青春、及至身材容貌。这一点对追求精致生活的都市女孩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这次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决赛,罕见地看到有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意大利女孩参与角逐,但真正主角还是来自中国、土耳其、泰国这些“吃苦耐劳”国家里的铁姑娘们。
解决家庭经济及孩子出路,似乎是家长们送孩子从事这项运动的原始动力。迈入了富裕之路后又会怎样?曾培育过“举重神童”穆特鲁的土耳其神奇教练奥泽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大倒苦水:人才短缺。因为土耳其更多家庭不愿让孩子举重,现在想要再培育穆特鲁这样的天才选手难乎其难。
中国又怎样?据广州举重队教练蔡俊成介绍,广东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500人练习举重。经过10多年的不断下滑,目前举重人口还不足200人。盛产奥运举重金牌的广东省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境况也好不到哪去。举重人口下滑主要原因?招不进人来。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这样。“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好了,出路、选择更多,家长更不愿意让孩子吃苦。”
莫非我们无法逃脱:经济越发达,“吃苦耐劳”项目就越难以为继的窠臼?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