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请记住昨日的20时10分,这个中国击剑的历史性一刻。
这一刻,仲满站上了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个人赛决赛的剑道;这一刻,中国男子佩剑迎来了自己亲手创造的历史;这一刻,中国击剑队刺破了笼罩在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三天的乌云;这一刻,中国击剑项目迎来了已经久违24年的金牌!24年前,栾菊杰在洛杉矶扬眉剑出鞘,24年后,小将仲满在北京的赛场上一剑惊天下。
很少有人知道,仲满其实并非击剑出道,他从前练得是长跑,而且小时候由于家里困难,每次练习都只能穿最便宜的运动鞋。或许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才造就了仲满的成功。
饱含艰辛的自行车
仲满家现在保存着一辆飞鸽牌老自行车,仲满小时候在少体校训练的时候,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来回的。
仲满家住在江苏省海安市老北凌乡仲洋村,那里比较偏远。仲满上小学的时候,体育就非常好,尤其是长跑。冬天村小学组织长跑,他总是能落下第二名一大截。5年级的时候,仲满进了海安少体校练长跑。由于家离市区远,也不通公交车,仲满就骑自行车来回,一般一个星期回来一次。
“那时候孩子还小,骑自行车要走两个多小时,我们心疼啊。”仲满的妈妈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仲爸爸说:“有一次下着大雨,在门前的小路上,仲满向西要骑车去体校,他妈妈往东,当看到孩子披着雨披,摇摇晃晃骑着车从泥泞的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他妈妈就哭了,我也哭了。”
这辆老自行车陪伴了仲满4年,在海安少体校的4年,仲满就是骑着这辆车风里来雨里去,尽管艰辛,但是他很执着。直到他去了南通体校,后来到了省击剑队,这车才退休。
磨破鞋底的运动鞋
仲满在体校练长跑时很苦。
仲妈妈说:“他一个月就要磨破一双鞋,这些鞋都是面子很新,但是鞋底破了。”那时候由于家庭条件限制,仲满穿的都是最便宜的十几块钱橡胶底的运动鞋。
有一次仲满从体校回家,妈妈无意中掀开孩子的裤管,看到仲满的脚腕全都肿了,摸上去很疼,那是练得太狠了,但仲满不吭声,也不告诉父母。
正是在少体校时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为日后练击剑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后来,省队击剑教练看上仲满,就是因为他出色的身体条件。当年省队在他同一批选了4个队员上去,只有仲满一个是正式入选,直接进队,其他3个都是试训。
进了省队,仲满第一个月拿了500多块津贴,他就给父母、外婆和奶奶一人买了一套保暖内衣。仲妈妈说,仲满是个好孩子,对父母孝顺,但自己很节俭,即使进了省队,鞋子也都是穿到破得不能再穿。
全国奥运媒体联盟记者 景正华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