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丹东讯(记者 赵威)“娜娜,你能参加北京奥运已经成功了,毕竟冠军只有一个,你尽力了,加油!”
昨晚,中国女子重剑选手李娜与奥运奖牌失之交臂,李娜在丹东的母亲陆慧凤接听女儿赛后打来的电话时,含着泪给女儿鼓劲。
失落 母亲把庆功酒放回冰箱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李娜丹东的家。由于距离半决赛比赛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热情的陆慧凤和丈夫李平春准备了一桌具有丹东特色的烧烤宴。陆慧凤拿过一瓶啤酒,笑着对记者说:“这瓶啤酒我留着,等女儿夺冠后再喝,给女儿庆功!”
19时10分许,大家再次围坐在电视机旁,在李平春更换了10多个频道后,电视中出现了李娜的身影,“13:15,娜娜输了,不会吧!”李平春摇着头,眼睛紧盯着电视说。当解说员说到李娜遗憾地负于德国选手海德曼无缘决赛时,屋子里顿时鸦雀无声。
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李娜给家里打来了电话:“妈,我输了……”电话一端,传来李娜哭泣的声音。“娜娜别放弃!你还有希望争铜牌!”陆慧凤给女儿鼓劲,然而李娜又输了。陆慧凤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把准备为女儿庆功时畅饮的啤酒放进了冰箱。
心疼 带伤参赛得第四已不易
陆慧凤看完女儿的比赛后,泪水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孩子压力太大了,她是带伤参加比赛,我和她爸是含着泪看完比赛的!”陆慧凤哽咽地说。
在今年5月的南京世界杯站比赛中,李娜持剑的左手不慎受伤。受伤之后李娜表示,北京奥运会将是她参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她希望通过努力在退役前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遗憾。
“娜娜没有给职业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不过,取得第四已不易,她会重新站起来的!”陆慧凤说。
陆慧凤表示,她会继续支持女儿参加明年的全运会,为辽宁人民争光。
明星故事
她,曾被当成搞基建的
赛场之上激情飞扬,赛场之下侠骨柔情,这就是辽宁重剑女将李娜。
进入国家队10年,李娜几乎将所有荣誉都收入囊中,但未能夺得奥运会金牌是她的遗憾,不过,正像她自己所言“击剑使我的生活丰富了”,能享受这项运动并从中得到快乐足够了。
起初,李娜在业余体校练习中长跑。跑了两天,李娜觉得这个项目不适合她,但教练觉得她是个苗子,因此,决定帮她改项。由于李娜在跑步时经常大力甩动左臂,教练认为她这个特点很特别,随后就推荐给了击剑教练,那时李娜14岁。
改练击剑,这符合李娜的心思。因为她在看过《佐罗》后已经深深地迷上了这项运动,就这样,李娜与击剑结缘。
凭借天赋和努力,李娜终于换来了佳绩,仅训练了两年,她就成为全国第一,但在那时,击剑运动并不普及,一件小事让李娜下定决心成为世界高手。“有一年我放假回家,正好在火车站有个四五十岁的阿姨看我长得挺高就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搞击剑的,当时她以为是‘基建’,马上来了一句‘姑娘,你这么瘦怎么能和动泥’,她以为我是盖房子的呢。”之所以出这个笑话还是因为中国击剑并不是处于一个高水平。于是李娜的训练更加刻苦,她渴望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报记者 崔宁宁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