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像我这样的体育爱好者来说,4年一度的奥运会就像一道视觉大餐,让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北京奥运是等待已久的盛宴,可我不得不说,一些媒体对这次奥运会的转播、报道和评论,多少让人失望。
当然,奥运不仅仅是体育比赛,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连续几天坐在电视机观看比赛的实况转播,我发现大多数主持人“解说”的是观众已经看到的东西。而且不知怎么,作为“专业人士”的他们,好像比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更容易激动。当我一再听到解说员声音发颤地说“我真为他(她)捏一把汗”,或者“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之时,总禁不住要发笑。在分析一个有实力的运动员失利或成绩不理想时,我们解说员唯一能够说出的原因就是“紧张”、“压力”。每天都在向几亿观众做转播的解说员,仅仅发出“紧张”或“压力”导致发挥不佳,这种分析会不会太过肤浅?
如今,为了更好地提高报道和转播的水平,媒体也邀请了大量专业运动员和教练作为嘉宾参与,但效果暂时还不明显。作为嘉宾,不仅需要专业素养,更需要表达技巧,可惜的是,能够在媒体上明白晓畅、生动有趣地将专业竞技技巧表达出来的人,凤毛麟角。说到底,是中国媒体的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取而代之的只能僵硬夸张和无节制地渲染一下自己平时没有机会表达的激情。□陈季冰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