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8月14日电(新华网记者王莹、姜敏)“您好,欢迎您来观看比赛……”“您好,您的座位在这边……”从沈阳奥体中心的第一道安检门,到不同区域的观众座位,面带微笑的志愿者们汇成了一道不间断的蓝色风景线。
不同的岗位 一样的辛苦
沈阳奥足赛注册志愿者共1100名,85%以上来自省内20余所高校,其他来自社会各行各业。
奥足赛中,这些志愿者被分配在21个岗位,主要岗位有观众服务745人;竞赛66人;媒体48人;餐饮42人……还包括交通、医疗兴奋剂、体育展示、接待服务等。
尽管岗位不同,从8月3日进驻奥运志愿者村统一管理至今,各个岗位的志愿者却都体味着相同的辛苦。
8月6日,沈阳奥足赛首场,尽管比赛是17时才正式开始,为了做好迎接观众的准备,志愿者们中午12时就早早来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这一天沈阳气温为今年迄今为止最高温:33摄氏度。来自沈阳大学的张玲俊负责入场检票工作,她在日记中写道:“烈日骄阳,酷暑难当,这对我们形成了巨大的考验,但即使浑身早已大汗淋漓,即使我们的皮肤已经晒得脱皮红肿,我们依然像哨兵一样耸立地等待着四方的客人……”
奥足赛前四天均为两场比赛,从观众入场到完全离开,在观众席的志愿者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我们累到不敢去休息,因为我们怕一旦坐下来休息了,我们就站不起来了,但我们再累也咬牙坚持着,我们最大的回报就是观众的那句:你们辛苦了!”沈阳化工学院志愿者张夏阳说。
沈阳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的志愿者姚云峰在售卖亭服务,他的具体工作是把可乐等饮料从塑料瓶倒入纸杯中递给观众。“一天拧开的瓶盖,比平时一年还多。”他抚摸着手上明显的茧子说。每天的比赛中要为至少2000多名观众服务,可一刻不停忙碌的姚云峰,自己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近在咫尺的遗憾
“我是个足球迷,特别喜欢小罗,这次他到沈阳来,我却只能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遥想他的风采。”在奥体中心北门负责安检的志愿者王品说。
当奥足赛比赛的哨音吹响,有超过一半的志愿者,无法为他们喜欢的球队、球星呐喊助威,只能把球场内的欢呼声和加油声作为自己最大的慰藉。
以王品为例,尽管比赛开始前半小时就不再允许观众入场,他们的工作已经结束,但这些志愿者们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比赛结束观众退场。
媒体运行部的志愿者林琳负责国内外记者与球队、球员的采访联系工作,多少次面对自己喜欢的球星,她忍住了自己索要签名、合影的欲望。“这么近的距离,一生可能只有一次,但志愿者的形象,中国服务人员的素质,全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小小的牺牲。”
沈阳奥体中心有60余个看台入场口,每个入场口都有2——3名检票员,他们是距离足球比赛现场最近的志愿者,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却只能站在入场口,透过观众通道看到球场的一角。他们说:“大家能看好比赛,比我们能不能看到比赛更重要。”
虽有遗憾,但他们又不觉遗憾。正如中国医科大学志愿者汪颖厚在日记中所写:“身为一名中国青年,作为一名奥运志愿者是无比光荣的;身为一名奥运志愿者,我们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让我们每人都尽一份力,就算有再多辛苦,再多困难我们也会克服,北京奥运一定圆满成功,沈阳也一定给世界一张最美的名片!”
我奉献 我成长
志愿者们的辛勤工作赢得了观众甚至球星及媒体记者的高度赞誉。
尼日利亚女足队员阿拉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意提到了沈阳志愿者的热情,她说:“来到沈阳的这些天,志愿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提出的要求,他们总会立即解决。我们在沈阳生活得非常习惯。”
一名巴西记者由于个人原因没能在北京领到媒体专用装备,这意味着他可能要错过采访到巴西队第一场比赛。了解情况后,志愿者牛梦怡立刻和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经过多方努力为这位巴西摄影记者临时申请到了一份进入比赛场地的服装。这名巴西记者激动地拥抱了牛梦怡,同时竟做了个单膝跪地的动作表示感谢。
而对于志愿者自身的收获与成长,还需要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沉淀与回味。
“在我志愿服务的过程,我遇到了一个聋哑人,幸好我们曾经培训过手语,当我用手语与他交流时,我看到他脸上的微笑,又一次感到帮助他人是如此快乐的事情。”一件小事,让中国医科大学志愿者李雅男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每一声的‘中国加油,奥运加油’都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为民族的力量而骄傲,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这是支持志愿者们每一句问候、每一个笑容的力量源泉。
“我们千千万万志愿的点点滴滴的努力,必定会换来中国奥运在世界奥运史上最最绚烂的一笔!”这是全国无数赛会志愿者的服务目标,也正是他们向世界展现的精神风貌。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