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去买茶,路过他身边的时候看了一眼他衣服上的国徽——埃及。我回来的时候听到他在讲电话,字正腔圆的中文。我惊愕的眼神,正好遇到他的目光,算是打了招呼。我就势端着热茶坐到对面的沙发上,他打完电话,我立即问“你是中国人啊?”。他当然是。
陈晓泉——中国的第二代体操运动员。我知道,说第几代你也没概念,因为对我们这代的很多人来说,关于体操的记忆都是从李宁开始的。他和李宁的教练是队友。现在在埃及体操队执教,这一次他的队员拿到了非洲第一,他也得以回到祖国参加这次奥运会。“参加完这届奥运会,我也就知足了。”白头发的阿伯笑呵呵地跟我说。
话匣子很容易打开的,他告诉我他们那个年代的体操和现在有多大不同。那时候体操运动员都不是从小练起,而是初中高中才开始。那时候,单杠难度最大的动作是转体360度,现在是1080度……
他告诉我,李宁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先锋青年。他在国家队曾经三进三出,动辄表现不好就被退回地方队了。直到恩师张健出现,才顺风顺水成为奇迹。
他告诉我,无论什么时候,即使在国内一片臭骂的时候,李宁在国际体操界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说起埃及体操,“她们主要是来参与的,现在水平还都不足以拿牌。但是几个小孩潜力都不错,我过几年也就退了,着急给他们找个好教练。”
他算是被雨困在咖啡馆里的,小聊一阵,我就道别了。过一阵再路过的时候,他已经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银色的头发湿漉漉的,小憩的时候还不忘用手抓着背包的袋子。亲切地一如我的父辈:)
像他这样的“海外军团”还有很多,美国体操队的乔良、知名的郎平、还有若干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熟悉但是叫不上名字的中国面孔。他们都曾经是中国体育的一部分,金牌与否、知名与否过去已不甚重要。现在,他们是赛场外的英雄,非洲最牛的体操队、美国体操队最牛的选手都折射着中国人的心血与智慧。奥运,向远处望,可大可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