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带伤上场的体操王子李宁在吊环中脚挂于环、在跳马中重跌于地时,很多人对他难以谅解:大把大把的来信,但不是赞美和崇拜。他甚至收到过刀片和上吊绳。连机场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揶揄李宁:“你哪儿不好摔?跑那儿去摔了。
但今天,一切都不同了。
奥运会比赛首日,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志在卫冕的杜丽仅仅获得第五。
当日,新华社发表评论,认为“首金不论归属,梦想一起放飞”,并请杜丽和那些和杜丽一样可能失手的运动员们,“放宽心,尽力拼”。
与之类似,大小媒体对那些没有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给予极大的包容和鼓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陈力丹总结,这次奥运报道突出的一点就是人性化色彩浓厚,对于那些原来看起来似乎和金牌关系不大的人和事,媒体开始不吝惜版面。“奥运会其实就是一场体育运动会。体育是锻炼、保障身体的,而非损害身体的。媒体不再逼着运动员夺金牌,无疑是一种人性的回归。”
甚至在一向被视为“愤青云集”的互联网上,人们也几乎看不到对杜丽的任何指责,读到的是数不清的宽容和鼓励:“别太伤心……你是我们的英雄,不能太受伤!”“杜丽不哭,调整状态四天后再战!”“你仍是我们心中的神枪手,一次失手没关系,要相信自己!”“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们挺你!”……
本报通过新浪网进行的一项有近3万名公众参加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人表示能接受杜丽未获首金的事实,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会继续关注她的奥运征程。
正如一些评论作者所指出的那样,运动员失利后的那一条条“温情评论”,见证着中国和中国人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这种对失利运动员独特的“温情鼓励”,比金牌得失和金牌数量本身“含金量”更高!亿万国人对杜丽的“温暖评论”,让我们看到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和“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古老国度——中国的又一次完美宣示和弘扬。
媒体和公众舆论,没有向刚刚经历赛场失利的运动员的伤口上再撒盐。公众学会了包容那些失利者,将心比心地体会他们所处的状态,用宽慰化解他们失利的阴影,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后的比赛中去。
今天,5天前才经受过一次失利打击的杜丽凭借稳健甚至超水平的发挥站在了女子50米步枪3×20项目的冠军领奖台上。她十分幸福地朝着观众致意,并深深地鞠了一躬,眼里都是幸福的泪花。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我非常感谢大家,不管是观众还是志愿者,还有我的家人。今天我能坚持住,真的很感谢大家。很多观众过来要给我送卡片,然后喊加油,我觉得很感动。”
事实上,体育的真谛本来就应该是:不能让场上的竞争淹没场下的温情。
在今天50米三姿步枪的颁奖台上,最让人动容的,除了杜丽的喜极而泣外,可能是杜丽的对手卡特琳娜·埃蒙斯,她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礼物,送给杜丽。5天前,她就曾说:“我希望能把颁奖时罗格主席给我的这束花转送给杜丽。如果这束花到时候凋谢了,我会买新的花束给她。”而在今天的记者会上,杜丽亦亲热地挽住了埃蒙斯。
不管是运动员还是公众,让体育回归体育。这也许能解释杜丽与埃蒙斯的温情一幕,也许能解释杜丽为何失手,又为何可以浴火重生。
本报北京8月14日电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