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一开赛,遭遇“如果”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谭宗亮的第一枪打中的是8.9环而不是7.9环,或者,如果最后一枪打中的是10.2环而不是9.2环,他就没有必要在拿到铜牌之后,依然要说自己没有失利,依然要笑得像拿到金牌一样灿烂。
如果朱启南超水平的发挥,或者,如果印度神童宾德拉没有超水平的发挥,朱启南就不会在得了银牌之后仍然痛哭流涕。但是,他仍然可以在拿了金牌之后,说他在拿了银牌之后说过的话:“自己的目标就是金牌,从未想过拿了银牌或铜牌该怎么办。”毕竟,宾德拉在拿了金牌之后说的话是:“我没有想过冠军……”
不仅在射击场上,在任何一个项目上,出现任何一个结果,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如果”。
不能说这样的“如果”没有理由,它可能出于惋惜,也可能出于生气。但这样的“如果”完全是一厢情愿,甚至还带有一点点残酷,一点点外行。
正常水平,应该是一个运动员对自己的最高要求。但是,任何一个运动员的“意外”表现,都应该成为奥运的题中之义。包括“意外的胜利”,也包括“意外的失败”。这种意外,其实于无形中增加了奥运的悬念。
平常心态,应该是一个观众对自己的最低要求。但是,任何一名观众所表现出来的“激情”,都应该算作奥运的组成部分。假如没有那些如痴如醉的观众,运动员们肯定会失去相当一部分精神动力。
可以和运动员一起笑,也可以和运动员一起哭。在奥运赛场上,并不总是“笑比哭好”;在观众席上,则常常是“以哭代笑”。
但是,我们不应该一次次地“如果”———
谁都希望中国男足争点气,但是,没有人去想像中国队会成为世界强队。假如有人敢说“如果……中国队就会拿到铜牌”,那他一定会很不好意思。
中国男篮自从有了姚明、王治郅等等,许多人就开始幻想。但是,假如有人说“如果……中国队就可以和美国‘梦八’抗衡”,那他一定会受到大家的一致嘲笑。
奥运竞争是激烈的,但却大公无私。
任何人的胜利,都是体育的胜利;任何人的失败,都不是体育的失败。
而许多的“如果”,其实都包含了一点点自私。
奥运值得回味,但魅力却在“现场”。
任何人的胜利,都胜在现场;任何人的失败,都败在现场。
而许多的“如果”,其实都设计了一点点假现场。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