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lenovo搜狐奥运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奥运会媒体纪念别针PIN文化:没有买卖只有交换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无法想象PIN在关键时刻还能派上你意想不到的用场。

  本刊记者 王欣莹

  生活在洛杉矶的路易•巴博萨是一名装修工人,除了每天正常的工作之外,他每周六都会与三四十个居住在洛杉矶的奥运PIN(纪念别针)收藏者一起开Party。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一名日本的运动员给了我一个PIN, 从那以后,我开始收集奥运会中所有媒体制作的PIN,现在,这已经成为我业余生活的最大兴趣。”

  如果不是因为奥运会和PIN,路易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在这个东半球的千年古城。2008年8月1日,路易用了上半年工作积攒下的钱买了来北京的机票,第一次踏足这片神秘的东方土地。下了飞机后,还没来得及游览各种名胜古迹,他就先带着各种收藏在MPC(主新闻中心)门口练起了摊。

  现在,路易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一直守候MPC的大门口,等待着在媒体中心工作的人带着自家的PIN来交换。“从1984年到现在,连续24年奥运会(夏季/冬季)我都这么干,这次总共带来了1000多个PIN,家里现在总共收藏25000多个了。”

  PIN是每届奥运会由奥运赞助商、主办方及报道奥运的媒体根据奥运主办城市的特点,结合自身的logo设计的形状各异的纪念别针。PIN文化的流行始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那时NBC第一次制作了自己的PIN,用于赠送采访对象和志愿者。路易介绍说:“之后的1968年奥运会,PIN开始十分流行了,那个时候有10多家媒体有PIN。”

  现在,PIN已经成为了每届奥运会媒体之间互通友谊的桥梁,是个人的名片和身份象征。

  当路易得知记者来自《体育画报》时,十分兴奋,并承诺可以用自己的两枚交换记者的一枚。“我们这里的所有人至今还没看到《体育画报》的PIN,他们的PIN每次都是最好看最独特的。”

  1988年汉城奥运会,《体育画报》第一次制作具有自身媒体特色的PIN。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育画报》总共制作了9种不同样式的PIN。本届奥运会,《体育画报》早在一年前开始酝酿北京奥运的PIN设计图。最后决定以一个汉字“友”字作为背景。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也许你无法想象PIN还能派上你意想不到的用场。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笔者陪同《体育画报》和美国《新闻周刊》的摄影师来到居庸关脚下等待零点的烟花燃放。在九个小时的准备过程中,摄影师们已经饥饿难忍。这时,大家商议用了两个《新闻周刊》的PIN和一个《体育画报》的PIN从工作人员的食堂换取食物。结果我们得到了两袋香蕉和10包榨菜。第一次参与奥运会报道的安德鲁一边吃香蕉,一边兴奋地说:“以前只是听说过PIN很有用,这次真是我亲眼所见。”

  在高度商业化的奥运产品中,PIN一直秉持着它“去商业化”的交易原则——没有买卖,只有交换。它就好像是一个大使,凝聚着每一个参与媒体对于奥林匹克报道的热情。当它在被交换的同时,它传递出的是每一家媒体对于奥运参与的热情。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张小平摘中国第51金

视频集锦更多>>

  • ·中国女乒张怡宁/郭跃做客
  • ·中国女子链球铜牌 张文秀
  • ·蹦床美女帅哥何雯娜陆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