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高敏
本报北京专电
31岁,职业生涯的第二次奥运会,林菱说她已经尽力,一切也算完满。昨日北京大学体育馆,林菱与队友贴雅娜、柳絮飞组成的中国港队,在女团半决赛中以0比3不敌中国队。
差点无缘北京奥运
转会中国香港6年,林菱因为尚未拿到香港的永久居留权,差点无缘本届奥运会。因为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 霍震霆将亲赴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求情,林菱得以最后时刻搭上北京奥运会末班车。5月中旬在匈牙 利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预选赛世界组比赛中,林菱与队友帖雅娜包揽了女子单打前两名后,成功获得北 京奥运会乒乓球参赛资格。
备战奥运的最后时刻,林菱与队友转战内地与香港。名列奥运火炬香港站传递的林菱,因为备战的紧张而放 弃的传递火炬。“那次真的很遗憾。我真的很想收藏像‘祥云’那样的纪念品。”林菱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表示。
10岁开始离家远行
为了乒乓球,林菱放弃了还有很多。自10岁离家,她已在外漂泊多年。
齐耳短发、清瘦身材、浅淡笑容,林菱的外表柔弱,一如她内心的与世无争。出生在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浦 上村的普通人家,林菱7岁开始学球。1995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晋身八强后,林菱得以入选国家队。她的 横板双面弧圈打法是中国“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先锋,但林菱在国家队里却一直居于幕后,给冠军当当陪练 ,兢兢业业。无论是在王楠、李菊的“绝代双娇”时代,还是张怡宁、杨影、孙晋的“新人铁三角”时代, 林菱都很难在中国国家队找到位置。
代表香港二度出征
福建美女南下香港,成为“海外兵团”的一员。“转会”中国香港后,因为没有香港永久居留权,林菱先后 被2002年亚运会、2003年世锦赛拒之门外,虽然踏上了雅典奥运会的班车,但她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林菱 透露,雅典归来后,她一度想要挂拍,但教练李惠芬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终于到了2005年,林菱先是在 上海世乒赛打进女单四强,随后又在亚锦赛摘得女单桂冠。2006年、2007年,林菱又经历了状态滑坡,原本 想要退役去上海交大继续学业的林菱,又被教练挽留了下来。
这一留,让林菱得到了二度代表中国香港出战奥运会的机会。“竞技状态肯定不在巅峰了,但我会尽力打好 每一场球,展现最好的自己。”林菱说。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