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黄旭当时(2000年悉尼奥运会)拿了双杠的金牌,那无论如何当时就让他退役了。” ——黄旭父亲
29岁的黄旭是体操男队的队长,也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从当年一进入南通市少儿业余体校,黄旭就是小伙伴们中间的“黄队长。
结缘
因为太老实开始练体操
黄旭出生在1979年的正月初八,那一天南通下着大雪,黄旭的妈妈走在雪地里摔了一跤,早产的黄旭就这样被“摔”出了妈妈的肚子。和许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黄旭刚出生的时候,爸妈并没有为他设计未来。走上体操道路,也只是因为爸爸朋友的一句话。
“黄旭从出生就很老实,不怎么吭声,邻居都开玩笑说:‘压根听不到小孩的声音,都不知道你家到底生没生小孩。’”黄旭的妈妈说,“一个朋友看见了,便建议让他去练练体操,吃点苦。我想,练就练一下嘛,还可以锻炼身体,于是就送他去了业余体校。”
黄旭去体校的过程其实也不太顺利,爸妈最早送他去的时候,他才只有三岁。教练看了一眼这个小不点,只说了一句:“这孩子太小了,你们先把他带回去吧。”黄旭的爸妈只好又把他领回家。一年后的某一天,黄旭的爸爸坐公交车的时候在车站碰到了教练。教练居然还记得,说:“你家不是有个孩子要送来训练吗,现在可以来了。”就这样,黄旭开始了自己的体操生涯。
谎言
为了200元不忍心放弃
练体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才去体校半个月,黄旭就打了退堂鼓。有一天训练之后,他怯生生地问妈妈:“我不想去训练了,行吗?”
妈妈对他说:“当初我们送你去训练,交了200块钱呢。就算你不去了,这个钱也不能退。”黄旭想了想,觉得这200块实在是个大数目,于是就不吭声了。
其实,去体校训练根本就不需要交钱,这只是妈妈随口扯的一个谎,可天生老实的黄旭就这样相信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提出不练体操。即便后来爸妈看他太辛苦想让他放弃,黄旭还是自己坚持了下来,并且成了所有一起训练的小朋友中,训练最刻苦的一个。
黄旭的启蒙教练张健武说,黄旭的训练特别认真,教练要求做30个动作,他就认认真真地做,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之后还要主动去问教练“我下面该做什么?”有时候教练不在,其他小孩都偷懒玩,黄旭却仍然认真训练。所以,黄旭就当上了这群孩子的队长,“黄队长”的名字就是从那时候叫起来的。
奖励
最终也没买成的变形金刚
刻苦的训练,终究让体操天分并不好的小黄旭成了小伙伴中成绩最好的一个。1989年2月,南京体院一大拨体操队员退了下来,省队就从南通调了几个小孩,黄旭便是其中一个。
南通到南京的距离并不近,黄旭刚到南京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起了疱疹。手上起满了泡,又结满了茧,黄旭只好停止训练。黄爸爸去体院看他的时候正好赶上江苏省少儿体操比赛,没想到,黄旭出人意料地获得全部7枚金牌。比赛里,小黄旭手上的茧子又都磨破了,杠子上全都是他的手流出的血。爸爸实在太心疼了,就想把他领回去不练了,但教练坚决不同意,黄旭也就留了下来。
用一双被磨得血肉模糊的手夺得7块金牌,黄爸爸觉得应该奖励一下儿子。于是他问黄旭:“你想要什么呢?”那时候,变形金刚是所有男孩都梦寐以求的玩具,黄旭也不例外。
黄旭和爸爸都不知道变形金刚要多少钱,等进了玩具店,他们才知道,一个变形金刚要36块钱。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黄爸爸有些犹豫。但他想到这是已经答应了儿子的事情,就对黄旭说:“我跟你妈妈一个月不吃饭,就能买一个变形金刚,但只能买一个。”
黄旭看了看柜台里的变形金刚,对卖玩具的阿姨说:“阿姨,你把变形金刚拿给我看看。”阿姨把变形金刚拿给了黄旭,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终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又把变形金刚还给了售货员。然后,他回头看着爸爸,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好了,我已经过瘾了,变形金刚不买了。”
成绩
三次奥运两枚金牌
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黄旭被正式任命为队长。然而在离悉尼奥运会仅剩一个月的时候,黄旭的右脚韧带不慎断裂。但在出征前一周,带伤的黄旭凭借队里选拔第四的成绩,搭上去往悉尼的末班车。在悉尼,黄旭和队友一起赢得了男团的冠军。
但黄旭仍有遗憾,那就是在自己的强项双杠上,他因失误输给了队友李小鹏。黄爸爸总是说:“要是黄旭当时拿了双杠的金牌,那无论如何当时就让他退役了。”但就是这点遗憾,让黄旭又坚持了四年。
四年后的雅典,黄旭本来想弥补自己的这点遗憾,但没想到,他和队友们一起跌入了中国体操的最低谷。于是,黄旭又坚持了四年,最终站在了北京的赛场上。
记者手记
好人黄旭时刻想着别人
黄旭是个好人,他的父母、教练和队友都这么说。小时候在少体校训练的时候,有一次妈妈给他两毛钱,说一毛是坐车,另一毛买冰棍。结果,黄旭把两毛钱都给了门口的乞丐,自己却从体校跑回了家。妈妈见他比平时回家晚了,就责问他是不是跑出去玩了,小黄旭这才告诉妈妈,把钱给了乞丐。
妈妈问他:“我们家也不富裕啊!为什么把钱给乞丐?”黄旭说:“你看他多可怜啊,我们有手有脚,比他幸福多了。”
后来到了国家队,黄旭仍然是最让小队员信服的老大哥。平时和一队的队友们一起出去吃饭,黄旭抢着付钱不说,临走的时候还想着把剩下的饭菜打包。队友问他为什么,他憨厚地笑笑:“带回去给小队员吃,平时他们都没机会出来。”
黄旭是个孝子,这是左邻右舍都知道的事情。4岁的时候第一次从南通去南京比赛,其他小朋友都给自己买了好多吃的,黄旭却什么都没买。别人给了他一块奶油蛋糕,他还想着给妈妈带回来。结果一路的颠簸下来,到家的时候蛋糕已经碎了,奶油蹭得满书包都是。妈妈哭笑不得地给他清洗书包,心里却觉得甜甜的。
黄旭到了省队之后,妈妈每周去看他一次。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每次坐船到南京要13个小时。第一次去是父母一起,第二次是妈妈一个人去。走的时候,黄旭一直送妈妈到门口,然后叫住妈妈说:“给你两块钱,万一长途车站没有车就原路回来,不要乱走。”听到这话,妈妈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后来黄旭到了国家队,出了名,仍然总是惦记着爸妈。这么多年在国家队,他很少回家过年。而唯一的一次回家过年,他竟然没有睡在自己的床上,而是在爸妈房间里打地铺,跟爸妈聊心里话,一直说到天亮。本版撰文竞报记者杨萌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