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成为全世界共同的体育盛会。“老外”志愿者们,用各自的故事唱响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
“老外”志愿者: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查理 (来自利比里亚,服务地点:王府井志愿者服务站)
来北京观看奥运比赛的人们,在街头问路时,有可能碰到一位外籍志愿者。
马工 (来自印度,服务地点:奥体中心)
来自印度的马工夫妇今年双双上阵担任志愿者。他们已在北京生活工作了4年之久,马工是一家美国驻华企业职员,妻子在印度驻华使馆学校工作,儿子就在她所在的学校上学。因为喜欢逛王府井大街,他们的儿子中文名就叫“王府井”。奥运期间,马工是北京奥体中心的现场服务员,妻子则是呼叫中心的专家坐席志愿者。马工掌握着中、英、法、韩语及印度语中的多种方言,在志愿服务中派上了大用场。
夏思唐 (来自贝宁,服务地点:MPC主新闻中心)
“你肯定想不出,这是一个外国人给自己起的名字。”来自贝宁的夏思唐对自己的中国名字非常满意。“我的名字中有两个中国朝代名,夏朝和唐朝,这也是中国最早和最繁荣的朝代。”46岁的夏思唐在MPC主新闻中心文字记者工作间做志愿服务,他原本是一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当志愿者和我的事业并不冲突,我把主新闻中心当作自己的家,全力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