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特派记者 王嫣 北京报道
奥运会开幕前,美国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将第一枚金牌颁给了北京170万名志愿者。相比8年前的4.7万人和雅典奥运会时的6万人,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者人数大大刷新了历史纪录。
这其中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最年长的为87岁,社会志愿者最年长的为103岁。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台湾志愿者91人,香港志愿者299人,澳门志愿者95人,以及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志愿者935人。
大学生“第一志愿”扫厕所
在主新闻中心的洗手间外面,首都经贸大学应届毕业生梁小龙认真地拖着地板。让人意外的是,梁小龙和那些被“调剂”到洗手间岗位、难免有些沮丧的志愿者不同,他的“第一志愿”就填了“洗手间”。为什么志愿打扫洗手间?梁小龙笑道:“因为这个命中率100%。报名场馆志愿者竞争太激烈,再说只要服务奥运,干什么不一样!”
而成功入选场馆志愿者的谢冰,却也连个脸都没露出来过——这位北京交大法律专业的大三学生,凭借1米8的身高,被选作了福娃扮演者。于是,他每天都要穿着不透气的塑料外衣,背上十几斤重的电池和鼓风机,在“鸟巢”表演近10次,每次至少20分钟。每一次表演必是全身湿透,但他给观众带来的欢乐却是不计其数。
台湾伉俪来京为游客指路
来自台湾的伉俪黄奇泉和戴淑音是一对电脑专家,奥运会开幕后,两人就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跑到北京著名的书画市场——琉璃厂为各国游客指路。在北京的东边生活工作了两年,戴淑音对京南的地形还不太熟,她责怪自己“功课做得还不够”,而先生黄奇泉凭借良好的记忆力,遇上有人问路,答案就脱口而出。
戴淑音的弟弟,在台湾读大三的杜俊良和其女朋友范姜星宇此番也来到北京,作为志愿者和家人一起并肩。“我和女朋友为了积攒到北京的机票,在快餐店打工了一个多月。我们在中学时都做过义工,非常想在北京做一回志愿服务。”杜俊良说。据悉,在黄奇泉和戴淑音一家做北京奥运志愿服务之前,琉璃厂及附近的服务站点已经有20名来自台湾的志愿者做过短期的志愿服务。
7岁“王府井”乐当志愿者
为了服务好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友人,北京奥运会特招了近千名外籍志愿者,分批组织了培训。在王府井大街,记者见到了跟着妈妈来当指路志愿者的 “王府井”,这是一个7岁的印度小男孩,为什么取这个中文名字?“因为我喜欢王府井大街,这里很热闹,”小男孩用流利的京片子回答。
据悉,这次北京奥组委共收到了来自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1万份申请,最终千挑万选才选定了900多人。 “王府井”在北京工作的爸爸妈妈双双入选,也算是过五关斩六将了。公布消息的那天, “王府井”高兴得不得了, “那是我们家的大日子,我们开心极了,大吃了一顿中国菜,我最爱吃宫爆鸡丁。”莫妮卡在中国当老师,奥运会期间正值学校放假,对她的工作没有影响。而丈夫在一家美国公司当工程师,这次也是得到上司的特批,停了工作来服务奥运。跟着爸爸妈妈上岗, “王府井”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了志愿者的神圣。记者问小家伙: “你长大了想当奥运会冠军吗?”他斩钉截铁地大声回答: “不,我要当志愿者!”
故事的最后,我还想写一个人。来自美国的 “指路专家”麦克斯,他原已经被调回了公司美国总部,但这次又特地 “回”中国来当志愿者。当听到他用带北京口音的普通话向外地游客介绍: “你可以去长城,你还可以去故宫,去吃烤鸭。”你会忍不住发笑。但麦克斯却对自己的“地主”身份感到十分应当:“我是北京人,你是外地人,来到这儿我就该好好招待你。”
是的,奥运会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我们都是北京人。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