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1日奥运专电(记者辛俭强 纪国华)天公不作美。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小轮车竞速赛,21日的决赛因为受中雨天气过程影响而被迫停赛。尽管如此,被精心“呵护”的小轮车赛道完全经受住了考验,等到22日天空放晴,它将依然会露出美丽的面容,给选手们提供飞驰翱翔的舞台。
21日一早,天上已经下起绵绵细雨,很快转为中雨,地面积水也开始增多。组委会正式通知,决赛推迟到22日进行。土质的赛道会不会受到雨水的影响?场地人员会如何处理这一‘突发事件’?虽然当天比赛已经取消,但记者还是带着这个问题冒雨前往石景山区的老山小轮车赛场。
在小轮车竞速比赛中,选手需要翻越的障碍物就是赛道上一个个高低不平的小土包,但既然是土质的障碍物,自然就怕一下雨变得泥泞湿滑,不光会影响选手发挥,可能还会成为一个不小的安全隐患。
9点钟到赛场时雨还在下。已经接到停赛通知的参赛运动员和教练员正纷纷搭车返回住地。到了场地上,只见整个赛道已经被厚塑料布盖好。记者席上的桌椅、电视以及各种仪器设备也都被包裹起来。宁静的赛场一切都安然无恙。
到了10点多钟,20多名工作人员出现在场地上,他们借雨势渐小的间隙,准备把塑料布上的积水先清扫一下,防止积水过多。一名负责人用大喇叭告诉其他工作人员:“一定要把鞋脱了再上赛道扫水,千万不要把赛道踩坏了。”只见大家纷纷脱掉雨鞋,卷起裤管,这才走上赛道扫水。
赛道两侧是被厚厚的草皮所覆盖的坡面,工作人员从塑料布上扫下来的积水就顺着草皮流到下面。水到坡底后汇集成“小溪”,最终顺着地势流进排水沟。记者走上赛道感受了一下,厚塑料布下面的土质赛道依然坚硬,没有一点被雨水浸湿。
小轮车赛场由直道、弯道和多个障碍组成。跑道长度在300-400米之间,起点宽度不少于10米,在整个赛道的任一地段宽度不少于5米。整个赛道有4米的落差,选手们将借此做出各种腾空、跨越动作。
场馆新闻运行经理胡宇轲告诉记者说:“放心吧,排水的问题早在设计赛道时就考虑到了。建设方选择了沙性和渗水性都很好的土质,加入一定比例的固化剂铺设成赛道,这样既便是下起大雨,赛道也能够迅速渗水,而且丝毫不会改变障碍物的形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