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新颖、设施先进、运用众多高科技手段倾力打造的比赛场馆,是强调“科技奥运”理念的北京奥运会给人留下的又一个深刻印象。然而,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这些造价昂贵的场馆何去何从?如何管理和经营这些场馆?奥运场馆未来的命运引人关注。
“我们是负责奥运赛事场馆运行的部门,在奥运会上有一个独家使用权。奥运会结束以后,我们的工作也将结束,届时各场馆使用权将回归各业主单位。”对奥运会后各奥运场馆的归属权问题,北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副部长姚辉这样解答。他透露,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奥组委赛时使用的所有器材、标识都将全部从各场馆撤出。在恢复原状后,所有奥运场馆都将“物归原主”,由业主单位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设想,进行赛后修缮和使用。
目前,外界有一些消息称,部分奥运场馆将在奥运结束后对冠名权进行拍卖。如“鸟巢”和“水立方”,已经受到诸多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青睐。对此,姚辉也代表奥组委作了解答,“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由各业主单位负责赛后的利用工作。至于是否有外资参与合作,是否有相关机构、企业冠名,都将由业主来决定。”
姚辉介绍,与在悉尼和雅典举行的前两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组委这次提出了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础、以属地为保障的全新办赛理念,在每个场馆都组建了一支精干、专业的场馆运行管理团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指挥体系高效,计划安排实施周密,人力配备比较科学,赛事组织规范,资源调配合理,协调沟通顺畅,再加上城市运行和外围保障比较得力。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有效地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各项赛事平稳顺畅地运行。”姚辉说。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