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学增
牙买加人博尔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轻松拿走男子100米和200米两枚金牌,并两破世界纪录而创造短跑神话。同时,他在场上的或“回头望月”,或对着镜头弄鬼脸,平添了几分自然随和,也构成了“博尔特式”幽默。
他太强大了,在百米冲刺阶段敢于回头张望,谁人有如此幽默?获胜之后敢于用各种滑稽动作宣泄喜悦,谁人与之试比肩?这种“博尔特式”幽默,给人印象太深刻了。
博尔特的幽默源于他的成熟。这种成熟代表的是他技艺的超一流,也就是说他的成熟建立在强大实力上,幽默也随之而生,运用自如而恰到好处。实力不行,非要玩幽默那只能说是一种滑稽。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赛前和赛后常有幽默之举,而在赛中能施展幽默的,反其道而用之的,惟有博尔特。
反观一些中国选手,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一些中国选手过于内敛而外向不足。在思想重压之下,往往发挥不出最佳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吃亏还少吗?
当然中国选手中也不乏善幽默者。刘翔和姚明是这方面的典范,在赛场上或者新闻发布会上都有展现。像姚明在回答记者问时就很幽默,甚至与之调侃。有记者问他是否参加下届奥运会时,他说“我有那么老吗”,很幽默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去年十佳劳伦斯颁奖会上,刘翔发表夺冠感言时再度显示了幽默特质:“挺不好意思的,老是拿两个奖杯。还是感谢每一位投票给我的观众,不好意思浪费大家的零花钱,对不起。” 他俩的幽默与博尔特幽默尽管风格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选手在长能耐的同时,真应该学学“博尔特式”幽默。(本报北京21日电)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