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lenovo搜狐奥运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中国年轻一代正崛起(图)

《纽约时报》资深专栏作家George Vecsey(左)

    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24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落下帷幕。短短17天,弹指一挥间。奥林匹克在北京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世界的眼中,北京奥运留下了怎样的映像?对于北京,人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最留恋的又是什么?搜狐体育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参加本次奥运报道的各大媒体以及一些远到而来的运动员朋友。在这谢幕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首刚刚过去的这个盛夏。

  我走进《纽约时报》在奥运新闻中心的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看到一个白头发的爷爷级人物正在沙发上吃他的午饭,他就是《纽约时报》的资深专栏作家George Vecsey。每日的忙碌,让他顾不上正常的午饭时间,但是他还是很高兴和我聊天。从菲尔普斯到博尔特再到刘翔,但是George在这届奥运会上最喜欢的故事不是上面的任何一个人,而是一对来自纽约的击剑运动员,Smart兄妹在北京奥运会没有拿到一块金牌,但是在George眼中,他们是那些远道而来参与奥运的运动员的代表,而参与是奥运最大的乐趣。

  在数十年的体育专栏作家生涯中,他去过很多的国家,但他觉得这次的北京与以往大为不同,而最大区别就在于北京可以说完全颠覆了人们之前的认识。“我们在来之前看到的中国新闻最多的是关于西藏的,我们还曾经担心空气质量、安全等等,但是来了以后发现这些完全不是问题,中国人考虑的十分周到,从新闻中心的配置到场馆的设计,都很精彩。但是,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惊喜的话,那一定是中国的年轻人,他们友好大方,很多人都能说英文,我并不是说这个语言多了不起,只是很多人的人在用这个语言交流。我觉得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准备好了。”

  他并没有很多时间出去游览,在MPC和场馆的穿梭之外,他只是小小的去了一趟景山。“北京的古典和现代平衡的不错,我以前只是听说很多胡同拆掉了很可惜,但是这次我感受到了北京古典和现代的融合。有天晚上,我们去了景山,没想到从距繁华的长安街一转弯就到了那么安静而美好的一个地方,那天刚好是满月,我们在桥上走,在那一刻我们的心里仿佛在讲述着一个美好而古老的故事。我没有看够,但是我很快会带着我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那时候我们会有足够的时间!”(搜狐体育 于玮 发自奥运新闻中心)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张小平摘中国第51金

视频集锦更多>>

  • ·中国女乒张怡宁/郭跃做客
  • ·中国女子链球铜牌 张文秀
  • ·蹦床美女帅哥何雯娜陆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