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落水!金牌!2008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决赛,中国冠军组合孟关良/杨文军以1分41秒025蝉联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的第48枚金牌,孟关良/杨文军也成了在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项目奥运史上首对成功卫冕的选手。
本版撰文 记者 张宴飞
惊险夺冠 “最后100米,几乎缺氧”
赛后孟关良说:“我们对这个结果感到很兴奋,尤其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夺冠更显得很不容易。金牌意味着我们首次在奥运会皮划艇项目上卫冕成功。我们改写了这个项目的历史。”
跟队友一同翻艇从水中爬出来的杨文军对老搭档激动地说:“你是我的动力。我一直就想拿金牌。”
“在最后100米,我都快缺氧了,但我脑子里一直想着金牌。”杨文军想起比赛时的场景有些心有余悸。他还表示,跟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不同的是,今天的比赛他和孟关良的出发很好,凭着自己的发挥和一股拼劲成功卫冕。而四年前赢得多少有些侥幸。
谈到2006年退出国家队,2007年为备战奥运会重返赛场的辛苦时,孟关良感慨万分:“很不容易,尤其是结了婚以后。我必须将体重从100公斤减到80多公斤,做大量的锻炼,我们把大部分心血都放在了训练上。”
“我能够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是与妻子和父母以及领导给我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为了这块金牌我们付出了很多。儿子这个月满15个月了,他出生时我在国外比赛,很少有时间陪陪他。我的妻子和儿子说要来看我比赛,我想把这枚金牌给我的儿子。”谈及儿子,孟关良的眼睛湿润了。
孟关良坎坷划艇路 为奥运“抛妻弃子”
“只要他不走爸爸的老路,其他做什么都好。”这是当年孟母唯一的希望,她万万没有想到,28年后,儿子会远在地球另一端的雅典,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如今,孟关良已经32岁,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他说,如果这届奥运会不是在北京,自己肯定不会复出了,但终究,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北京奥运。
孟关良老家位于浙江绍兴东湖区的一个小村子里,江浙一带水域本来就非常丰富,特别是早几年,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条小河流过,还没有上学的孟关良经常跟着爸爸到河中去洗澡,就这样打打闹闹,没有多久,他也学会了游泳。
9岁时,还在上小学的孟关良被选到绍兴少体校开始训练,当时的科目就是游泳。“去就去吧,反正不要走爸爸老路就行。”母亲这样想,便同意了儿子去练游泳。就这样,几年过去了,但孟关良的游泳成绩一直都平平,至多拿个第二,到小学毕业时,已经算是“老队员”的他打算另谋出路。“回家来吧,做点蔬菜什么的小生意也好的。”妈妈这样劝说孟关良,但就在这时,管荣庭出现了。
对于孟关良,管教练可谓一点不陌生,1986年,正是他和另外一名老师,去浙江绍兴东湖选苗子的时候相中了小关良。当时搞皮划艇的人很少,管荣庭算是一个,他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钻研这个国内的新兴项目,那年,绍兴市水上运动中心成立,他也到中心当了皮划艇教练。
“小时候的关良,也爱玩,但却很勤奋,能管得住自己,而且水感好,悟性高,身材也高挑,加上练过游泳,臂力也不错,是练皮划艇的好苗子。”对于在这个项目上研究多年的人,管荣庭的慧眼果然独到,仅仅三个月后,孟关良便在省皮划艇比赛中拿到第一。
在夺得雅典奥运金牌后,孟关良选择了休整,这段时间,他与相恋多年的妻子登记结婚。但为了北京奥运会,孟关良在沉寂一年多以后再次复出。“练了十几年皮划艇,感情真的很深,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训练,比赛,孟关良的生活只有一个目标,北京奥运,为此,他甚至没能在孩子出生时陪伴在妻子旁边。
“我原来曾经答应过妻子在她生孩子的时候,要陪伴在身边的,但我没有做到,我很自责。”但孟关良的付出并不是白费,事实上,他在和杨文军重新搭档后,成绩再次回到巅峰状态,2007年奥运前的最后两站世界杯比赛中,他们俩都夺得比赛的冠军。孟关良说,他想再赢一次。
杨文军逆境中成长 曾三出三进国家队
杨文军所在的阳泗村全村67户人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外地做生意,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可在杨文军家中却没有看到一丝“富裕”的景象。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屋,昏暗的灯光下,有的只是简陋的家具,惟一的一台彩电还是女儿出嫁后买来孝敬父母的,还是为了让父母能够在家看到奥运会直播节目。
由于家里穷,在体校时,杨文军因营养不足而身材瘦小,脸色苍白,这对练皮划艇来说绝对不是一个有利条件。好在杨文军水感、力量和协调性不错,练的又是左桨,教练才留下了他。其实,杨文军生命中的第一桨并不是皮划艇的桨,而是龙舟的桨。按照当地风俗,男人有个成人仪式——“接标”,实际上就是划龙舟。杨文军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大胆地登上龙舟,并且依靠神奇的臂力一鸣惊人,小小年纪就成了当地有名的桨手。很快,这棵好苗子被带到宜春水上运动中心,这才有了从龙舟转为皮划艇,也才有了以后的奥运冠军。
中国划艇的水平一直很落后,国际大赛中,连取得决赛资格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来自划艇强国波兰的教练——马克来到了千岛湖,而他的目标就是要让落后的中国划艇进入世界前列。
在分析中国运动员和欧洲运动员的差距以后,马克开始寻找目标,但他并没有锁定国内最优秀的运动员孟关良,杨文军反而成了他最关注的对象。当时,杨文军还只是国家队的二线队员,要想赶上孟关良就必须把他的训练量提高到过去的两倍。在那段时间,杨文军曾经因为承受不了马克的训练强度而被无情地退回省队。但杨文军争强好胜的性格激起了他的潜力。三次被送回省队,三次又因为成绩进步重新回来。在这样起起落落的经历中,杨文军逐渐成长起来。2002年,他终于在全国冠军赛中以微弱的优势第一次赢了孟关良。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