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宏伟 薛凯洲
北京奥运盛典的大幕已徐徐降下,16天里,我们给了世界惊喜,而奖牌榜上的辉煌则让我们国人狂喜。
但冷静之后,我忽然想起了四年前雅典奥运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的一句话:中国是奥运会的金牌大国,还不是真正的体育大国。
丹麦、芬兰、瑞士、葡萄牙,这些国家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奖牌数量真是“少得可怜”。
但是他们的体育发展却不可小视:据统计,芬兰500多万人口拥有7000多个体育俱乐部;丹麦约三分之一的人是各种体育俱乐部的成员。“滑雪胜地”瑞士的体育经济在2005年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8%。可见,这些“金牌小国”不等于“体育弱国”。
一位意大利记者在采访奥运会期间走访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接触到了很多普通的老百姓。当他们被问及平时进行什么体育锻炼时,大多数人都表示:工作忙!而反观德国的马术选手罗麦克,他是一位牙科医生,因为工作繁忙,只能在夜间骑马训练。运动需要的是热情和韧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体育锻炼变成生活的习惯。“忙”只是一种借口。这也说明,很多国人的运动健身意识还很薄弱。
另外,我们不难发现,身边“增强体质”的场所少之又少。暑假期间,笔者曾经发现一位长者带领着十多名儿童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练习打篮球。同样,在我们的校园里,鲜见400米的标准跑道,学生们几乎没有打过排球、水球、网球,曲棍球更是见都没见过,更谈不上普及和选拔人才。我们的社区中,标准统一的健身器材是单杠、双杠,几乎找不到一处篮球场地。
奥运会上我们已经取得了金牌第一名的好成绩,要想达到体育强国的目标,除了国力、科技的因素外,更需要全体国民的参与,特别是学生、青年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锻炼场所,培养他们人人参与奥运的意识和行动。
金牌第一,值得骄傲,但我们更应该借助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全民参与,享受体育的快乐,享受运动的激情,做自己的奥运英雄。
编辑: 解西伟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