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张巍 报道
8月 17日,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奥运会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认为奥运遗产表现在八个方面:精神遗产,特别是创新精神的遗产;知识遗产,包括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和文化知识;文化遗产;人才遗产;形成了社会精神财富;客户资源;物质遗产;金融遗产。
“城市事件”之奥帆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认为:“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是一种典型的城市事件,日益成为主办城市吸引投资、经营城市和振奋经济的重要方式。”
奥帆赛比赛场馆工程建设投资15亿,包括陆域、水域两部分。陆域区的建设遵循了可持续发展和赛后充分利用的原则,实行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而奥运分村在奥帆赛结束之后,将打造成为青岛首家钻石五星酒店,能够很好地解决奥运场馆的后续使用问题。奥帆中心将建设成 5A级旅游景区,行政管理中心将变成国家航海运动学校和海上运动训练基地,运动员中心将改造成向游客、公众开放的奥帆赛博物馆及健身休闲场所,媒体中心将成为一个大型游艇帆船俱乐部会所,青岛奥林匹克主题公园将设奥运纪念墙,见证岛城光辉的历史。
同时,赛事服务体系及配套设施建设也随着奥帆赛的开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面貌,确保奥帆赛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近年来已累计投资数百亿元用于城市建设,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的改扩建成绩显著。通讯方面,为了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设立技术运行中心,整合了GPS监控、无线电数字集群、视频监控、水文气象信息、电子导游等 15个系统,实现了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为赛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医疗设施建设也加大投入,青岛市立医院还建成运动医学中心为奥帆赛服务。
“精神遗产更持久更宝贵”
人文奥运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曾给予了“青岛全民创造” 的概念:“青岛的奥运文化遗产应该是青岛人围绕奥运所进行的创造,是青岛人关注奥运的产物。而它包含的内容,不但包括场馆设施等直接的体育文化遗产,而且还包括广泛的社会文化遗产。”
市档案馆综合教育处处长徐继亮介绍,“民间的相关内容收集是奥运文化遗产征集活动的重点,它包括了市民以及单位在参与奥运过程中所创制的个性化的照片、录像,以及富有特色的工艺品、文章、日记、证件或证章、邮品等等不同门类的纪念品,可以说只要是跟奥帆赛相关联的各种形式的载体都是奥运文化遗产的内容。”这些来自民间的东西反映了青岛民众积极参与奥运与奥帆赛的精神,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青岛奥运文化遗产。
奥林匹克将让青岛脱胎换骨
本着“人文奥运” 的宗旨,市政府编制了《青岛市人文奥运总体运行计划纲要》,包括市民素质、文化建设等19个方面,共115大项,广泛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参与人文奥运。围绕“同迎奥帆赛,共建文明城——我参与、我快乐、我奉献”这一主题,组织了五大板块18项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举办奥帆赛,青岛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文明观念以及整体形象一定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韩国商工会首席副会长曹秉斗现身说法,表达了对青岛未来的美好祝愿。能拥有这些遗产是幸运的,更重要的是能用好这些遗产。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