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射击馆正式竣工这里是最有可能产生奥运会首枚金牌的地方———
位于北京西郊五环路边,南邻香山南路,北靠翠微山脉的北京射击馆,绿树环抱、景色宜人。场馆于2004年7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3年多完工。射击馆首次尝试采用双层式建筑。
北京射击馆
■地点:位于北京西郊五环路边,南邻香山南路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射击步枪、手枪共10项比赛
■建筑面积:47626平方米
■固定座位数:约2170个
■临时座位数:6430个
■金牌数量:15枚金牌
■公交路线:乘坐地铁1号线,到苹果园下车,换乘664路在北京射击场下车;乘坐2号线在阜成门下车,换乘489路在北京射击场下车。
■驾车路线:驱车到五环,行驶到香山南路,再走300米到达目的地。
射击馆·赛后
建成射击博物馆
射击馆在设计之初,就已经为赛后利用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北京射击馆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奥运会后,这里将成为射击国家队训练的场所,老百姓也将有机会使用这座环境优美的建筑。
在北京射击馆部分临时设施改造后,还将有可能对外开放成为健身、购物、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国防教育、推广公众射击体育运动的基地,成为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射击运动博物馆。
■最全:北京射击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靶位数最多、项目最全的全天候射击比赛场馆。
■最新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射击馆外墙采用的预制清水混凝土外挂板是奥运工程同类项目中最先采用的外墙装饰做法,其全新的节点构造做法已经获得专利批准。
■最先进的比赛计时记分系统:
射击馆各赛场安装的“电子靶计时记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射击比赛计时记分系统。
该系统采用超声波定位技术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自动采集射击信息,精确记分,实时统计、显示各靶位的射击分数。其成绩统计精确度、保留信息的完整度都是目前全世界同类场馆中最先进的。
射击馆·环保
创意来自“林中狩猎”
走近射击馆,会发现整个场馆的外壁上布满了棕色的木条纹,与馆内的绿草、背后的群山交相辉映。场馆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庄惟敏介绍说,射击运动起源于林中狩猎,场馆的外墙在设计上采用木纹铝合金材质的竖向遮阳百叶,从寓意上是表达森林的意象,回应射击中“林中狩猎”的主题,从用途上,这些垂直于屋面的遮阳百叶正好可以巧妙地遮挡来自东、南、西三个方向直射过来的强光,而将适合的光线导入场馆内。
“绿色中庭”透出草香
射击馆资格赛馆大厅的一层是运动员休息区,二层是观众休息厅,两层中间设计为渗透式的内部中庭。沿着中庭行进,看到的是自然接近土壤色的地砖,交错着的木地板作出了林木的效果,在中庭的两侧则布置着不少绿色植物,散发着青草的味道。设计师正是通过中庭的设置,在场馆室内引入了自然光与绿色,上下空气自然流通,创造出舒适、宜人、绿色的人性化空间形态。
建筑外墙“会呼吸”
射击馆资格赛馆观众厅面向东、南、西侧的采光玻璃窗采用的是生态型呼吸式外壁。“这种生态呼吸式双层幕墙是国内节能技术比较先进的,以前只在类似于MOMA那样的写字楼使用过,用于场馆建设还是第一次。”庄惟敏说,“这种外墙,在外层幕墙与楼面之间设置了铝合金开窗,外侧幕墙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通风口,上面为进风口、下面为出风口。在双层幕墙之间安装有温度感应装置,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把冷风和热风与室内空气进行交换,实现自然通风对流,适度调节室内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和取暖的耗能。”
(责任编辑:老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