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不签字,就是不签字,各色人等——医护人员、警察、围观者、热心人——解释、劝说、哀求甚至吓唬责骂都没用。11月21日下午,北京市某医院分院,僵局就这样持续了3个多小时。
打破僵局的是死亡,22岁的孕妇李丽云因为丈夫肖志军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不幸死亡,各方力量追溯悲剧根源与责任,12月10日卫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记者关心的“丈夫拒签字导致妻子和胎儿双双死亡”一事,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透露,专家认为,签字手术制度的初衷是保障患者的权利,但是患者签字并不意味着责任的转移。
毛群安说,专家讨论后认为医疗机构得到患者的签字只能说患者同意了手术,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承担所有的后果。卫生部希望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能够正视这个规定,同时,医疗机构履行义务的时候要讲清医疗风险,这样可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另外,毛群安透露,卫生部正在呼吁国家和各级政府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保障社会困难群体在突发疾病时可以得到有效的救助,同时不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毛群安说,这件事最后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医院和患者谁对谁错专家会作出评定。
现在不论追究是谁的责任也不能挽回李丽云和即将要出生孩子的生命了,我们只是希望以后不要有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但是此次事件中有一个大家讨论的焦点,就是在病人垂危,而病人家属又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的时候,那医院能否进行手术抢救呢,请您发表看法。
病人垂危,家属拒绝签字,医院能否手术抢救?
|
正 方
| |
反方 |
不能,“悲剧的根源在于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极度不信任”。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医院也只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否则一旦出现死亡,这个责任谁负,在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下,没有医院敢‘非法人’的。 |
能,生命权至高无上,任何制度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在制度与生命之间,我们必须坚守一条底线:生命尊严高于一切。我们应当将制度的价值指向以生命为本的理念上,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挽救病人的生命。 | | |
(责任编辑: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