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奥运评论

奥运是改革开放难得机会 西方恶意言语不可避免

  二月十八日,为庆贺元宵佳节,“飞人刘翔”手握2008北京奥运火炬,跃登上海街头一个巨型花灯上“贺元宵”,吸引许多年轻人竞相与“刘翔”合影,希望与飞人刘翔一起接力北京奥运火炬。中新社发潘索菲 摄

  中新网2月19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9日发表郑永年撰写的评论文章说,对西方一些势力把奥运会政治化的企图,中国的沉着应对并不困难。中国当然应该听取任何人包括西方国家的善意批评,努力把奥运会这个体育盛事办好。
恶意言语甚至行为不可避免,但成为不了奥运会的主轴。在政治化乌云笼罩下,把奥运会这个体育盛事办好更能促成中国在国际社会软实力的提高。

  文章摘录如下:

  现在离奥运会不到半年的时间,在西方各国,奥运会精神看不到,但奥运会的政治味道已经非常浓厚。每天留意媒体报道的人会得到一个错觉,不知道今年的奥运会到底是一个体育盛会还是政治盛会?

  奥运是改革开放难得机会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为这个即将来临的体育盛会忙碌不停。对中国来说,申请到这次举办权并不容易,但要办好它更不容易。因此,各方面都在作最大的努力。

  中国社会也希望通过这次盛会对国家各方面的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举办奥运会本身就表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外在世界全面交往。奥运会是个难得的机会,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再进一步开放,和世界的进一步整合。即使在政治上,中国也是希望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来塑造一个开放、透明和责任的形象。自去年以来,中国有关方面一直不断地出台相关的规定,努力向这些方面进步。

  但所有这些似乎不能让西方满意。实际上,不管中国做什么,西方总会有人不满意。

  尽管奥运会政治不可避免,但体育本身必须是主体。如果政治成了主体,那么奥运会的存在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奥运会在西方产生,也在西方发展,大多数西方人对这一点应当是清楚的。但是在西方的自以为代表着至高无上道德价值的人眼中,奥运会不再是体育,而是政治,或者说体育只是要达到他们想像中的政治目标的手段而已。

  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把奥运会置于中国的民主人权当中,置于缅甸问题当中,置于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当中。反正一切可以用来对中国施加压力的事情都可以和奥运会联系起来。

  但是,这些人忘记了回答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西方能够从奥运会政治中赢得什么?

  如果作些理性的分析,实际上不难看出,即使在政治领域,西方要把奥运会政治化的势力只会失去很多,而不会得到他们所希望的任何政治价值。

  中国在探寻务实外交路线

  先说内政。不仅西方人希望中国的政治变革,中国本身也在寻求政治变革,只不过是中国的政治变革没有也不会朝着西方一些人所希望的方向和模式进行。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开放,中国的政治变革动力也越来越大。正因为如此,中国开始直视民主,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一条可行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如果没有其内部的动力,任何外在的压力都不足以促使其内部政治的变革。中国政治正在发生变化,但变化并不是由于西方的或者其它的外在压力,而是在回应内部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

  奥运会能够促使中国的政治变化,那可能只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产生了政治变革的需求。

  在外交方面,西方如果不断把奥运会政治化,最终必然成为输家。西方现在紧盯的问题是缅甸和苏丹达尔富尔。西方不断要求中国对这些国家施加压力,希望中国拿出西方的“勇气”来和这些国家打交道。

  就是说,如果中国也学西方,对苏丹和缅甸动不动进行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武力的威胁,那么西方肯定一片叫好。在对中国的关系上,西方的最高理想一直是想用西方的价值改造中国。但正是在这一点上,西方的一些人犯了一个日后会后悔无穷的错误。

  中国不想再去重复西方一而再、再而三对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对西方不友好国家所实行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政策。历史证明这些干预已经破产,并且中国本身数次成为西方制裁的受害者。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随着本身的快速崛起,正在努力寻求一条更为切实可行的新的外交路线。中国一直奉行“不干预政策”,但“不干预”并不是说中国毫无打算用更有效的方式来影响对方。

  西方的失误在于动不动经济制裁或者军事干预,结果就把这些对象国家孤立起来。一旦当西方和这些国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的时候,西方就失去了任何有效的途径来影响这些国家。

  这样,西方和这些国家之间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关系。因为没有有效的途径去影响这些国家,西方只能求助于外部经济制裁甚至军事干预,而无论是经济制裁还是军事干预都会激发这些国家对西方的仇视。

  中国则不然。中国人讲“关系”。在外交领域也是这样。“关系”就是在自己和他国之间建立各种各样的连接点。用学理的术语就是创造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当然也可以是依赖关系)。因为有不同的关联点,中国就可以对这些国家产生影响。

  这是一种在双方互动过程中对对方产生的影响。在朝鲜问题上,在缅甸问题上,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都在努力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实际上,中国的努力已经产生了很显然的效果,尤其在朝鲜和缅甸问题上。这一点很多西方知情人士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确看到和感觉到中国在为这些国家的利益出发,而非出于自私。

  发展中国家在反思西方民主

  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说,中国的内政外交实践已经逐渐促使被人们称之为“中国模式”的形成。尽管这种模式还处于形成过程中,但已经对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二战后起来反对西方殖民统治的政治精英大多受的是西方教育。尽管他们争取独立,但他们所认同的是西方政治价值。因此,在独立后,他们也曾经努力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自由政体。

  另一方面,西方在二战后也在这些国家竭力推行西方式民主政体。但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国家又怎么样了呢?民主政治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在很多国家还要加上无止境的种族冲突。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政治精英们开始反思西方式民主的时候,西方对这些国家的关系也表现出极度的“虚伪性”。在冷战时代,西方国家为了和当时的苏联争夺国际空间,能够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但是冷战一结束,西方的这种援助在西方内部就失去了合法性。

  因此,在援助上要附加上很多西方的“软体价值”。而这些“软体价值”正是发展中国家所反思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模式”似乎对这些国家具有了莫大的吸引力。

  在外交方面也是如此。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猛然走了出去。这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国经济需求理论所能解释的。没有中国和这些国家在过去数十年培养起来的“关系”,中国经济的走出去不可能那么迅速和顺利。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的青睐更推动了这些国家接受中国的“走出去”。

  在奥运会问题上,西方一些人冷战式的思维在客观上只能促成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更进一步的接触、接近,甚至整合。

  中国自邓小平以来实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尽管中国一直在努力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但中国记住了邓小平“永不当头”的话。

  中国并不想利用和发展中国家的具有实质性的友好关系来反对西方。但是,如果当整个西方开始和中国作对或者当中国感觉的一个敌对的西方的时候,这个局面很可能会发生变化。届时,西方又能做什么呢?

(责任编辑:高鸿程)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