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攀枝花2月29日奥运专电 特写:中国女垒
来了一位博士领队
新华社记者史春东
这位“书生”不太好形容:身材单薄,身着运动装,
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戴着金丝框眼镜,攀西高原阳光将他
的脸“涂抹”得黑里透红;斯文的气质中更显沉着与坚定。
他叫杨旭,中国女子垒球队领队。在国家队中他是为
数不多的有博士学位的领队。
杨旭在北京体育大学读完运动生理生化专业本科、运
动生化专业硕士后,又主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师从
我国著名的运动生化专家冯美云。毕业后,他在北京体育
大学执教,并当了几年的学生政治辅导员。
记者在攀枝花红格棒垒球基地采访杨旭,这位态度和
蔼的领队将记者带到国家队住所的茶室中,泡一壶枣茶,
小木方桌上零食一堆,他手抓一大把干果出来,采访成了
聊家常。
杨旭说:“我喜欢突破这个词。北京奥运会让体育大
学校园充满了激情,于是我有了机会,到国家体育总局工
作,在体育行业一线接受锻炼,去年7月我被任命为中国
女垒的领队。”
让现代知识与管理科学化作为领队工作的支撑点,杨
旭为此努力着。坐在茶室里,杨旭感慨地说:“面对80
后的新一代人,仅靠列队站在他们前面训话,事倍功半。
如果我们更人性化一点,更注重对方心理感受,将队员请
到茶室里谈心,当我们亲手将香茗递给她们,打开零食袋
子时,可能也就打开了她们的心扉,事半功倍。”
去年7月,杨旭来到国家队当领队时,队伍正经历着
变革。几个月前,国家队主教练易位,洋教练换成了本土
教练,前国家队优秀选手王丽红再度出任主教练。说起这
一段入队经历,杨旭仍有许多感慨。
“多亏我当过大学生的辅导员,专业之外我还喜欢哲
学、心理学之类的东西。80后的队员,应当宽严结合,
有鼓励、有要求,要倾听,要与队员分享她们的苦与乐。
队员们不喜欢空洞的大道理,更接受有科学思维的意见与
建议,她们的判断力很强,”杨旭说。
他举例说:“选手运动量大后,往往不想继续上量,
教练很苦恼,骂不起作用。我总是从人体运动、人体科学
的角度去讲,去介绍知识,告诉她们人为什么会累,肌肉
为什么会疼,怎样才能提高机能水平和肌肉质量,避免在
低水平徘徊,怎样才能下次少疼或不疼,让她们自己主动
思考、选择、判断,这样思想工作就好做多了。”
记者在中国女垒住所逛了一圈。过年的春联让人眼睛
一亮。姑娘们下榻处,每一个队员门前,横批写着人名,
上联、下联则是对每位选手的希望与鼓励,笔墨中透出的
是管理层对选手的缕缕深情。
中国女垒23个集训队员中,年龄最大的34岁,最
小的19岁,她们说起杨旭个个都点头。
吴迪说:“听杨领队讲话,感觉有意思,很有思想,
让人服气。他最常用的两个词是‘分享’和‘解读’,上
场时怎样调整心态,击球时应该是什么表情,应该如何对
待媒体记者采访,怎样面对话筒,怎样在摄像机镜头前表
现……这些细节以前就没有听到过。”
主教练王丽红说:“他带队你能感受到思想力量,话
不多却有分量,让人思考。杨领队为我解决了许多难题。
我的工作轻松多了。我自己的心理包袱也放下来了。”
中国女垒的变化越来越大。去年10月,中国女垒在
北京举行的国际女垒挑战赛上战胜世界一流队伍,获得冠
军,11年来与澳大利亚队交手必输的历史也被改写。
杨旭说,中国队已经是两届奥运会的第四名,“我们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垒实现突破”。
(完)
2008/02/29 14:08
(责任编辑: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