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资料 > 咸阳资料

资料:咸阳为什么能被称作中国第一帝都

  咸阳市政府网站 在中华古老的土地上,遗存着数以百计的古代都城遗址。这些遗址,正如著名地理学家陈正祥教授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所说: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产物”、“人文地理的独有景观”,是“行政和文化的象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在政治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历代学者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形成与发展、规模与功能、共性与个性等问题,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考证,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可谓“前人之述备矣”。然而,在诸多的中国古代都城中,哪一个是“第一帝都”? 对此似乎以往很少有人论及,有必要加以探讨。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地讲,如果以秦始皇定都咸阳为界,把中国古代都城划分为秦以前和秦以后两个时间段,那么就可以明显地透视出:秦之前的所有都城,均不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因而不能称之为“帝都”;秦之后,以历代皇帝为首的中央权力机关的所在地,虽然可称为“帝都”,但它们均不是“第一”。显而易见,既是“帝都”又为“第一”的,只能是秦都咸阳。“中国第一帝都”便是对咸阳的准确历史定位,也是咸阳独有的城市文化品牌。要进—步说清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皇帝的来历

  秦始皇之前,中国有没有皇帝?“皇帝”一词在《尚书•吕刑》和《庄子•齐物论》等先秦典籍中确曾出现过,其所指,除上天的主宰者外,在人间则是对“三皇”“五帝”的简称。所谓 “三皇”,是后人对上古三个有重大发明创造的部落首领的尊称。其中有巢氏构木为巢,为先民解决了住宿问题;燧人氏钻木取火,为先民带来光明和温暖;伏羲氏创造了记事符号,提高了先民辩识事物的能力。后来,人们又从传说中发现了神农氏、女娲氏、葛天氏等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于是就把“三皇”概括为“天皇、地皇、泰皇”,使“三皇”之所指由具象变为抽象。所谓“五帝”,按司马迁的《史记》所载,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位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有杰出贡献的部族领袖。他们的事迹,《史记》多有记载,无须赘述。汉魏期间,随着谶纬之学的流行,对三皇五帝的解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怪论,如说天皇有十三个头,地皇有十一个头,人皇有九个头之类。许多巫觋方士,利用这些怪论演绎出更多的荒诞不经的休咎征兆来欺世盗名,从而使“皇”和“帝”的本义蒙上了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如果我们捋去谶纬的杂质,“皇”和“帝”这两个不同概念的确切含义便很明晰地显现在人们面前:古人所谓的“皇”,是对那些通过认识、抵御和利用自然来为人类谋求福祉的人的最高尊号;而所谓的“帝”,则是对那些规范人的行为、惩恶扬善、促进社会进步的领袖人物的最高尊号。在秦始皇之前,还没有一个人能同时获得这两个尊号的殊荣,而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获得“皇帝”尊号的第一人,即“始皇帝”。

  “皇帝”这个尊号是怎么来的?据《史记》记载,它是秦灭六国之后,朝臣和博士们议出来的。他们说:“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秦始皇听了之后,决定“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这个决定,第一次把“皇帝”由天上搬到人间,由传说变为现实。

  对于秦始皇这个尊号的评价,历来是毁誉参半,誉者赞扬他的业绩,毁者攻击他的“暴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秦自商鞅变法以后,一方面,不断把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用于生产实践,如用先进的历法报告时令,用先进的冶炼技术生产铁制农具,使用牛耕,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变革政治制度,废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宗族分封政治体制,建立全新的以郡县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把这些改革成就推向全国,破天荒地第一次把中国的农耕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当时议论尊号的朝臣博士们的想象。后代一些毁谤秦始皇的人,一面给秦始皇抹黑,一面却给“当今圣上”冠以许多令人作呕的帝号。例如,唐代平庸弱质的高宗李治,就被冠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还有使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清代道光皇帝,也被冠成“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兹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这些充塞在尊号中的一串串汉语顶尖大话,足可使现代社会的浮躁、虚假广告望尘莫及!而秦始皇与他们相比,“始皇帝”的称号显得更贴切,更纯正,更名副其实。

  2都城的演变

  中国都城的演变,截至秦代,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2.1在周代以前,“国”和“都“是同一概念。一个部落的聚居区,四周用城墙围圈起来,以防止猛兽及其他部落的入侵。这个用城墙围圈起来的聚居区,就称“都”或“国”。所以《广雅•释诂》上说:“都,国也。”《战国策•赵策》上说:“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后来,经过不断的兼并,一部分势力强大的国家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拥有了许多都城,“国”和“都”的概念才发生了变化,“国”不再是“都”的同义词了。这时候,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两个最大的都城:一个是位于今河南安阳的商代都城“天邑”,一个是位于陕西咸阳以南沣河两岸周代的丰、镐二京。

  2.2在周代,对都城的级别和规模作了严格规定,使其成为定制。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诸侯国的都城(即国都),方五里,径三百雉。所谓“城雉”,《公羊传》上有解释:“城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诸侯国以下的都城,又分大、中、小三等,大都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不得超过九分之一。另外,诸侯国随着该国的发展和辖境的变迁,还在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都城。例如,秦国的国君就先后迁居过西垂、犬丘、秦、千渭之会、平阳、雍、泾阳、栎阳、咸阳共九个地方。这样一来,国都就显得泛滥失统。为避免把各国君主居住过的地方都称为国都,于是就出现了对“都城”和“邑城”的规范,这也就是《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所记的“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按照这个标准,关中境内秦国的都城就只有雍和咸阳两个地方了。

  2.3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都城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各国境内的大小都城,一律改为由中央政权委任的郡守、县令(长)所管理的郡城和县城。只有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权所在地的咸阳,才能称为“都城”。秦统一后的都城咸阳,规模十分宏大,奄有整个关中地区。都缄区内,以咸阳宫为中心的渭河两岸,有“相望联属”、 “游欢侈靡”,令人“穷年忘归,犹不能遍”的楼馆台观:有上林、甘泉、宜春、兰池等草木贲华、鱼雁呈丽的皇家苑囿;有“市张肆列”、“货别隧分”的繁荣市场;更有由开凿郑国渠带来的“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农业保障。与此同时,秦始皇还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通向全国的驰道、直道,把上郡、云中,燕齐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汉书•贾山传》)与都城连为一体。发达的经济、方便的交通和雄美的市容,使都城的建设很快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咸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万方辐辏”、“千乘雷动”、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从而开创了中国都城历史的新纪元。

  3百代的沿袭

  我们说咸阳是中国的第一帝都,而这个第一,并非唯一,它的后面必然还有第二、第三……如果没有第二、第三等等,也就无所谓第一了。事实上,由秦始皇开创的以帝都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被秦以后的历代所沿袭,直到清末,其时间长达2100多年。他们主要沿袭了些什么呢?

  3.1“皇帝”的尊号。历代都把“皇帝”作为最高权力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赋予它号令天下、维护统一的大任。同时,围绕着“皇帝”这个尊号,在大多数古代史学家心目中形成了“统一”、“正统”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他们对那些割据疆土、自立为帝的分裂者给予批判和指责,把其排除在皇帝的尊位之外,这无疑是正确的。反过来,他们对那些通过非“正统”完成了统一或虽“正统”而又丧失了统一的皇帝,却都给予赞许,这其中就免不了蕴含着许多混淆是非的成分。尤其是对那些被镇压下去的已经称帝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们不管你完成还是未完成“统一”,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斥之为“叛逆”,这就极其荒谬了。但是,错谬归错谬,而由历代史学家罄尽心力编纂的《二十五史》煌煌巨著,却始终贯穿着坚持“统一”这根红线,并显现出他们非凡的历史业绩。

  3.2都城的风脉。秦末,咸阳城市的建筑虽被项羽焚毁,但都城的气韵和风脉犹存,它的魅力吸引了汉、晋、隋、唐等许多朝代都相继在这块地方建都。如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本来要定都洛阳,而谋臣娄敬和张良却劝他回归关中。娄敬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张良也以关中“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之利加以附会。于是,刘邦立即起驾返回关中,在咸阳故地上建立了西汉帝都,并将都城改名为长安。嗣后在此建都的朝代,都城尽管名为长安,实则是咸阳的继续。

  3.3制度的典范。秦始皇在咸阳开创的许多制度,都被后代作为典范继承了下来。其中包括郡县制度、官吏制度、统一文字制度、度量衡制度、法律制度、礼仪制度等等,就连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的行文制度也成为百代不变的定式。还有一个更为隐密的鲜为人知的制度,可戏称之为“皇帝资格认证”制度:秦始皇称帝后,命人用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玉篆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的皇帝玉玺。从汉代起,就把这颗玉玺尊为“传国受命玺”,当成帝位传递的信物,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在延续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为争夺这颗玉玺而滋衍出的许多涉及皇帝资格的美与丑的故事。传至唐代,因皇帝在动乱中多次带着印玺逃出京城,丢了这颗传国之宝,所以五代和宋代的前几位皇帝都没有这个宝贝,他们虽作了皇帝,但心里老是不踏实。到了北宋第七代皇帝——宋哲宗绍圣五年(1098)初,这颗玉玺却神奇地被咸阳渭河北岸(今秦都区留印村)的村民段义在修房舍时掘地获得,传送到开封后,朝廷组织玉器和文字专家对其进行了三个多月的验证,确认这就是秦始皇的“传国受命玺”。于是,哲宗便诏告天下,颁赐德音,举行最盛大的受玺典礼,宣布改年号(改绍圣五年为元符元年)、赦囚徒,并封段义为五品宫廷护卫。由此可以看出,这颗传国玉玺对后世皇帝来说,意义是多么的重大!

  综上所述,咸阳作为中国第一帝都,曾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城文化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今天,充分发掘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展示它的无穷魅力,已经成为现代咸阳的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编辑:discover)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