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火炬接力 > 境外接力 > 阿拉木图 > 国家概况

资料:苏联解体15年-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苏联解体15年—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图)

       在卫国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朱可夫面对西方的美女广告,不知会作何感想。

  

苏联解体15年—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图)

克里姆林宫

  

苏联解体15年—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图)

                                     戈尔巴乔夫后悔了

  1991年12月25日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9时32分: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震惊世界的“8·19事件”;24日,苏共被迫宣布解散;9月6日,国务委员会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苏联解体的序幕就此拉开。时光荏苒,15年过去了,回忆往昔,不禁令人感慨万千。转眼间,苏联解体已15年了。反思当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的历史,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在苏联行将毁灭的时候,几位试图维护苏联本来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政治家于8月19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不到3天就宣告失败。8·19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此后,苏联解体速度骤然加快。

  内幕

  大国沙文主义下的民族自决:8·19惊雷响彻苏联

  新联盟条约与新苏联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改革。戈尔巴乔夫开始全面推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他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将改革引上了歧途。1990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托维亚先后宣布独立,苏联其他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也迅速增强。为了保住苏联,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和15个加盟共和国领袖达成协议,同意组成“新苏联”。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新联盟条约文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简称仍为苏联。

  条约规定,“苏联为平等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联邦制主权民主国家”,“缔约的每个共和国均为主权国家”。结成联盟的各共和国保留独立决定涉及本国发展的一切问题的权利,在国际关系中苏联为一个主权国家,但结成联盟的各共和国有权同外国建立直接的外交、领事和贸易关系。

  条约规定,联盟成员国的相互关系原则是:平等、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合作互助、诚实履行根据联盟条约和共和国间协议而承担的义务。在联盟职权范围内,联盟法律至高无上;在共和国职权范围内,共和国法律在本共和国境内至高无上。土地、矿藏、水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均为各共和国所有。

  条约签字之日起生效后,1922年的联盟条约即同时失效。

  戈氏改革“走入死胡同”

  苏联时间1991年8月19日清晨6点,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发布命令宣布,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他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他同时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移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苏联总理帕夫洛夫、苏联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苏联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呼吁苏联公民支持该委员会使国家摆脱危机的努力。该委员会同日发布了“第一号命令”。这项包括16点内容的命令说,为了维护苏联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领土完整、恢复法制和克服危机,各级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必须无条件实施紧急状态,无力确保实施紧急状态的机关将被停止活动;立即改组不按苏联宪法和苏联法律行事的政权机关、管理机关和军事组织;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不符合苏联宪法和法令的法令和决定一律无效;公民和团体非法拥有的武器必须立即交出;禁止集会、游行,必要时可实行宵禁;对新闻进行监督等。此时正在黑海海滨克里米亚半岛休养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在别墅里,他同莫斯科的联系完全中断。

  叶利钦跳上坦克鼓动

  8·19事件发生后,苏联代理总统亚纳耶夫发布了在莫斯科市实施紧急状态的命令,坦克和军队出现在莫斯科街头。莫斯科市民表现得比较平静,照常上班,人们似乎倾向于接受了事实。但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不会听命于紧急委员会的命令,他跳到议会大厦前的坦克上发表演讲,指责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恢复苏联的政治铁幕统治,并号召群众进行总罢工。紧急状态委员会优柔寡断、未能果断肃清议会大厦的反对派,在叶利钦的鼓动下,情况发生逆转。20日晚,议会大厦前已聚集了数万示威群众。21日下午,苏联国防部命令军队撤回驻地,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放弃了行动。

  21日晚8点,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并称将于近日内重新完全行使他的总统职权。

  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从黑海休养地克里米亚乘飞机返回苏联首都莫斯科。22日上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苏联国营企业和工业、建筑、运输和邮电设施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及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已于22日凌晨被拘留;内阁总理帕夫洛夫因病住院,已被就地监护;苏联内务部长普戈已自杀身亡。上述6人都是8月19日宣布成立的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

  苏联解体形势无法逆转

  以维护苏联原有的联盟体制为目标的8·19事件失败后,苏联解体的形势已无法逆转。在22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戈尔巴乔夫声称:“(苏联)已经进入变革的决定性阶段,权力在变化,所有制关系在变化,联邦在变化。已经接近签署新联盟条约了,已经做了的事情,即在签署条约前夕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偶然的。斗争也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并且是尖锐的。”他还承认叶利钦“在平定阴谋中起了卓越作用”。

  但戈尔巴乔夫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叶利钦并没有和戈尔巴乔夫一道建立所谓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仅仅两天后,即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他的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戈尔巴乔夫声称苏共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没有反对”最近发生的事件,中央委员会“未能站在谴责和抵制的坚决立场上”,苏共中央应当作出“自行解散的决定”,“各共和国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的命运由它们自己决定”。

  同一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俄罗斯联邦承认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独立。这两个共和国分别于8月20日和22日宣布独立。

  同一天,乌克兰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宣布乌克兰独立。将于1991年12月1日批准乌克兰独立的文件在共和国举行全民公决。

  同一天,苏联元帅阿赫罗梅耶夫自杀身亡。

  克里姆林宫升起了三色旗

  8·19事件平息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截止到9月底,宣布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已达到12个。1991年12月1日,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也宣布独立。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存在”。三国领导人叶利钦、舒什克维奇和克拉夫丘克在一项声明中说,由于签署新联盟条约的谈判已“走进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联并建立独立的国家已成为现实。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调机构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独立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

  25日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19时45分,一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讲述

  曾经负责戈尔巴乔夫保安工作的前克格勃副局长透露

  戈氏系列错误导致苏联解体

  近日,曾经负责戈尔巴乔夫保安工作的前克格勃第九总局副局长瓦切斯拉夫·杰诺拉洛夫在接受俄罗斯《真理报》采访时,透露了苏联解体前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并断言,1985年戈尔巴乔夫一上台,苏联就开始陷入解体的深渊。

  从里到外瓦解苏联

  在杰诺拉洛夫看来,苏联在1985年就迈出了解体第一步,戈尔巴乔夫的一系列错误决定,使苏联从里到外、全方位、一步步地丧失了以往的全部优势。

  上任不久,戈尔巴乔夫就开始大幅削减国防、安全和支柱军工企业的预算。1985年以后,他没有批准过一份军事采购合同。内政部和克格勃得到的拨款同样少得可怜。对加盟共和国,戈尔巴乔夫也抛弃了苏联以往的慷慨,一上任就削减对它们的财政援助。被“断了粮”的共和国不再买莫斯科的账,从此加速了苏联的分裂。与此同时,他却不断从西方大量贷款,在他任内,苏联外债增加了两倍。可这些钱并没用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刀刃上,而是大量购买进口食物、小麦、肉类,这样做的惟一目的是“装扮货架”“粉饰太平”。

  在对外关系上,戈尔巴乔夫的诸多做法让苏联的“小兄弟”寒了心,苏联的外围屏障早被无形地瓦解了。当时,苏共大部分党员都认为苏联应该加强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抗衡西方国家的包围和渗透。戈尔巴乔夫却恰恰相反,主张给社会主义国家更多“自由”。于是,当波兰发生剧变时,焦头烂额的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多次向戈氏求援,戈氏就是坐视不管,终于导致了波共的垮台。两德统一也是这样的例子。当时的东德领导人昂纳克认为,两德早晚要统一,但要等到东德的生活水平与西德接近时再进行,急于求成只会导致贫富分化。但戈氏力促两德统一,其结果被昂纳克言中:柏林墙两侧人民经历了痛苦的融合过程。

  缺乏用人之术

  更要命的是,在杰诺拉洛夫看来,戈尔巴乔夫不喜欢有头脑的人,在他身边聚集的都是唯命是从的人。被称为苏联“公开性之父”的时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雅科夫列夫就是其中之一。此人在思想舆论界充当戈氏改革的“先锋”,深得赏识。当时,克格勃曾获得一份情报,称雅科夫列夫在加拿大学习时有可能已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反。情报报给戈尔巴乔夫后,他竟然拿给雅科夫列夫看。利加乔夫、内政部长巴卡金也是戈氏欣赏的那类人。结果,巴卡金把内政部搞得一团糟;利加乔夫在戈氏帮助下挤进政治局,后来却跟戈氏闹翻并导致党内的路线斗争。1988年,波罗的海沿岸几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发生骚乱,梅德维捷夫和雅科夫列夫奉命去评估那里的形势。两人回到莫斯科后汇报说“一切正常,我们不应该干涉”。可正是这些国家的独立,拉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

  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又很容易受身边人的操纵。时任外长的谢瓦尔德纳泽绰号“狐狸”,杰诺拉洛夫认为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因为“他从来不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中,而是让戈尔巴乔夫替他火中取栗”。当戈氏和美国总统里根商讨限制核武器时,谢瓦尔德纳泽曾说服他接受美方建议,削减SS-20和SS-18两种导弹,这正是美国人最害怕的两种导弹。如果将它们写进协议,苏联将蒙受巨大损失。所幸最终的条约没有包括这两种导弹。

  被对手“占便宜”

  杰诺拉洛夫还对戈尔巴乔夫的领导能力进行了批评。“仔细看看他的《改革新思维》一书,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空话。许多和他交谈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总是喋喋不休,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没有明确目标,所以手下人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杰诺拉洛夫认为,虽然戈尔巴乔夫很受西方欢迎,但他同西方国家领导人打交道时却从来占不到便宜。“那些领导人在会晤前,都会仔细研究对方的性格及能力,可戈尔巴乔夫却对外交事务不够精通。这些西方人总能找到他的软肋,于是,戈尔巴乔夫在谈判中就会屡屡吃亏。”

  危机

  俄罗斯前代总理出书讲述:苏联解体前的休克状况

  俄罗斯前代总理,“休克疗法之父”叶戈尔·盖达尔出版了新书《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讲述了苏联解体前所遇到的政治和经济困难。

  内外交困 全面危机

  1991年货币危机、国家财政收入下降、预算赤字增长,这些都迫使印钞机加速运转。

  政治危机愈演愈烈,政权摇摇欲坠,苏联政权的威信越来越低。一些国家过去曾表示愿意就苏联债务重组签订协议,但是那时都变得谨慎起来。苏联领导人甚至想用政治作交易换取数额不多的资金,如许诺与韩国恢复外交关系,换取其5亿美元的贷款。苏联政府竟然在未经储户同意的情况下提取单位和公民存在对外经济银行的外汇存款,包括戈尔巴乔夫本人因在国外出版书籍而获得的外汇,但外汇仍不够用。

  对外经济银行无法按时支付进口商品的货款,苏联的轮船因拖欠货款和停泊费用而被扣押在外国港口。当时政府各部门之间信函往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国外的苏联专家怎么办?没钱给他们发工资,也没钱让他们回国。

  最后希望落在七国集团1991年夏天的会议上。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普里马科夫为此前往伦敦,谈了苏联崩溃可能出现的危险,如果西方不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就会混乱。西方领袖们无法拒绝戈尔巴乔夫,邀请他参加了会议,但是没有答应提供资金帮助。1990年底至1991年初,苏联领导人陷入极度困惑之中,一方面不使用武力就无法保护帝国;另一方面只要动用军队就无法获得西方的财政援助。

  发出信号 走向分裂

  西方与莫斯科对话的语调越来越冷淡。外汇———财政问题尚未解决。苏联领导人急需西方的贷款,于是作出让步。那些决定动用军队的人相互指责,推脱责任,寻找替罪羊。

  1991年1月,总统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切尔尼亚耶夫上书戈尔巴乔夫说:“这一次必须要作出这样的选择:或是您坦率地说,不能容忍一寸土地脱离苏联,要采取包括动用坦克在内的一切手段,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或是您承认,这是个中央无法控制的悲剧性事件,您需要谴责那些使用武力和造成人员伤亡的人,并追究他们的责任。第一种情况意味着您将亲手葬送这5年来您所说和所做的一切,承认您本人和国家尚未准备好革命变革,走上文明之路,不得不仍按老一套来处理问题和对待人民。在第二种情况下还可以扭转局面,继续奉行改革方针。不过,局势已不可逆转。”

  在西方的压力下,戈尔巴乔夫决定与1991年1月对立陶宛动武事件划清界限,实际上发出了明确信号———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成为既定事实。这是戈尔巴乔夫的无奈之举。

  1991年春,戈尔巴乔夫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无法再靠武力保住帝国。1991年3月至7月发生政治突变,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联合起来,打算根本改变苏联的国家体制。在1991年7月30日的新奥加廖沃谈判中,戈尔巴乔夫对各共和国领导人作出关键性让步,同意实行单渠道税制。按照这种税制,苏联政权将在国家资金来源这个最关键问题上完全依赖各共和国。实际上,这是促使帝国解体的一个决定,它将成为一个较松散的联邦制国家。

  拒绝服宪 纷纷独立

  1990年2月至3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分别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主张独立的一方大获全胜。1990年春,波罗的海三国发表独立宣言。紧随其后的是摩尔多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

  戈尔巴乔夫试图说服立陶宛精英们必须维护苏联,但是没有成功。当时只剩下一条路:严厉而果断地动用武力维护帝国的完整。

  1990年春的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这个问题,没能通过最终决议。1990年年底至1991年年初,波斯湾燃起战火,西方国家不再盯着苏联,此时苏联的一些政治精英认为,可以用武力解决波罗的海问题了。苏联报纸是这样描述1991年1月在立陶宛发生的事件的:“1月7日向立陶宛空投陆战部队,8日部队开始保卫新闻大厦和其他一些设施……”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议会以及莫斯科市苏维埃和列宁格勒市苏维埃纷纷谴责苏联军队在立陶宛的举动。库兹巴斯矿工的罢工委员会要求苏联总统辞职。戈尔巴乔夫对局势描述最确切:“到处散发着火药味。”

  感受

  24岁的实习医生讲述苏联解体时感受:国家剧变我们一无所知

  24岁的塔吉亚娜是莫斯科一所医院的实习医生,她出生在俄罗斯的喀山市,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她才9岁。

  她对那段时期的记忆是,“其实在我们城市一切都很平静,也许是小城市,所以不像莫斯科那样动乱。我们正常上课,爸爸妈妈也照常上班,直到看到叶利钦站在白宫前的装甲车上的时候,才意识到国家发生了剧变。”

  “在苏联时期商品很紧缺,购物需要专门券,但是商店里的东西很便宜。解体后商店里的东西开始多起来,也不需要券了,我们可以任意选购自己想要的,可是它们很贵。在教育方面,学校里学生们不再佩戴红领巾和团徽,但同时一些免费培训学生的团体也被取消了。苏联解体以前,学校会有计划地培养我们的各项才能,后来就不管我们了,总之我们觉得受的教育没有以前好了。我对生活的感受是,苏联解体以前大家生活很平静,都有工作,也不用担心哪一天会失业,生活很稳定。现在由于受进口商品的冲击,俄罗斯很多工厂都倒闭了,失业人口很多。在农村就业的机会就更少了,农民成天无所事事,只能靠喝酒来打发时间,许多人生了病,却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

  “苏联时期出国很困难,但是现在很方便,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有条件的俄罗斯人出境旅游度假。我觉得现在的俄罗斯比苏联民主,但总体情况却下降了,生活没有保障。”

  当被问到觉得当时苏联领导人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时,她说:“我不知道。许多俄罗斯人对政治都没有概念,但我知道叶利钦也酗酒。”塔吉亚娜告诉记者,“我只能说自己的感受,不能代表俄罗斯人的普遍观点。”

  山西晚报综合编辑

(责任编辑:discover)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