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火炬接力 > 境外接力 > 阿拉木图 > 国家概况

资料:中哈十年石油缘

  宠辱不惊、携手共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通过十年的能源合作,已经跨越了危机和猜疑,形成油气利益的共同体。十年间,中国石油集团更是在项目运作、回馈社会等方面摸索出一条道路,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风范。

  三大项目奠基石

  拿下阿克纠宾、天价收购PK、运筹中哈管道……中哈两国的石油合作是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的缩影,处处折射出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及中国石油的决策思路

  ■文/本刊记者 尤放

  十年之前,刚刚遏制住连续5年(1992-1996)经济大滑坡的哈萨克斯坦,又遭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走向低谷。

  十年之前,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也在震荡中调整,酝酿着次年战略性重组的变局。

  然而,无论国际风云变幻,还是企业身份的转换,都无法更改两国认定的石油情缘——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ODC)获得哈萨克阿克纠宾油田股份公司60.3%的股份,从此开始了两国的能源合作之路。

  斗转星移,转眼十年,中哈石油合作硕果累累。2007年8月16日,中哈石油合作十周年庆典在美丽的阿克纠宾市隆重举行。

  中国石油总裁蒋洁敏在致辞中说,十年来,中国石油在哈累计投入超过65亿美元,先后与哈方合资设立并运作阿克纠宾公司、PK公司、中哈原油管道等一批合作项目,业务范围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工程技术服务和销售贸易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哈方提供了1.45万个就业机会。

  艰难进入

  在中哈石油合作十周年庆典仪式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当他接过哈能矿部颁发的“中哈石油合作功勋奖”时,往事仿佛历历在目。这位老者就是当年驰骋阿克纠宾项目的主将吴耀文。

  那是1997年初,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副总经理吴耀文获悉,哈萨克斯坦将拿出阿克纠宾60.3%的股份(占持票股份的66.6%)进行公开招标和出售,截标时间是3月底。当时中方并没有什么资料,是否要去投标?又怎么编写标书?在种种不利条件下,吴耀文紧急抽调力量,全力投入项目的前期运作。

  1997年3月20日,投标组专家从北京乘飞机到乌鲁木齐,当天坐火车辗转到达霍尔过斯。由于没有健康证明,团组入境被阻。次日,他们才得以赶到阿拉木图,搭乘汽车长途跋涉进入茫茫的哈萨克斯坦草原。

  随后,专家们为编写标书开始夜以继日的工作。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ODC)的首批专家赶赴阿克纠宾油田现场调研,并对该油田公司进行全面考察,仅用了4天时间就收集到了较为详细的资料。然后返回阿拉木图,进行技术经济评估。

  戏剧性地,在截标之前15分钟,一份载满心血的标书被递交到了哈国主管部门。与中国石油同时参与竞标的还有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石油公司。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5月21日晚上,喜讯传出:中国石油中标。这个消息让专家组的所有人长长地舒了口气。

  而此刻,吴耀文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等待他的是更为艰苦的后续谈判。他必须赶赴哈国,敲定所有的合同要点。

  1997年6月3日,哈萨克斯坦副总理主持召开合同签字前的最后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吴耀文和他的团队解决了购买阿克纠宾油气田公司股权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债务问题。次日,中国石油成功拿到阿克纠宾油田控股权,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十年合作之路从此铺开。

  成功运作

  拿到控股权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石油究竟能否为阿克纠宾油田创造良好效益,还是一个未知数。

  1997年10月,第一批中方人员进驻哈国。他们是从新疆石油管理局选派的40名懂对方语言且技术全面的专家。那年的冬天,阿克纠宾大草原格外地冷,仿佛在给远赴该国创业的中国石油人来来一个“下马威”。

  当时阿克纠宾油田公司可谓内外交困。主产区让那若尔虽然储量丰富,但开发时间较长;肯基亚克盐下油藏低,地质构造复杂,作业难度大,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在没有出口配额的条件下,该油田原油市场只能局限在该国和俄罗斯,但当地油价低、税收高,加之原油销售机制混乱等不利因素,导致公司入不敷出,连年亏损,长期拖欠员工工资,生产经营濒临瘫痪。

  国际形势也让中国石油海外创业路程异常艰辛。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阿克纠宾油田的形势雪上加霜。

  但是,中国石油人并未退缩。为了改善油田经营状况,中国石油决定重编开发调整方案,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中方刚刚接手,对油田基础材料掌握还不全面,哈方职工对中国石油能否管理好、开发好油田尚有疑虑。

  1998年,CNODC组织国内油藏开发界专家对让那若尔油田是否具备高效开发上产和大规模调整的条件等展开论证,并与哈方专家广泛交流方案的编制思路和技术对策。起初,哈方专家对中方专家在某些技术问题上的思考方法并不理解,甚至持怀疑态度。

  一次,中哈两方专家举行一个正式的座谈会。让那若尔油田采油厂总地质师阿曼若先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公司搞地质工作已近30年,自让那若尔油田发现以来就一直在这里工作,我待这个油田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和阿曼若一样,其他哈方专家也对原方案(沿用前苏联1992年的开发方案)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原方案执行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投资没有及时跟上。对此,中国石油的专家们一方面深表理解,一方面努力编制更为科学的开发方案。经过多轮的磨合,哈方专家也开始积极配合起来。

  2000年5月,由中国人编制的《让那若尔油田开发调整方案》在哈国能矿部获得了一致通过。这拉开了该油田调整实施的序幕,当年油田开发即取得了显著成绩,此后原油产量年年大幅攀升。据中国石油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5年,阿克纠宾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了585万吨,比1999年的230万吨翻了一番多。

  也是在2000年,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石油正式掌管了公司的经营管理大权。2001年,国际油价开始回升,中国石油乘胜追击,新建了一批基建项目,将油田推到稳产和发展的轨道。在这批项目中,就包括2003年建成投产的肯基亚克—阿特劳输油管道。

  中哈管道

  肯基亚克—阿特劳输油管道的建设,其实是1997年动议的“中哈原油管道”的一部分。

  1997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同时,CNPC与哈国能矿部签署了《关于油田开发和管道建设项目的总协议》。

  1999年,中哈双方已经完成了管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因为哈萨克斯坦到我国新疆的管道工程成本较高、石油供应量不充分及开采成本太高等种种原因,此项目的整体建设被迫搁置。

  然而,中哈双方的决策者们从没有停止过关于管道建设问题的沟通与谈判,而且这一问题还在专家层面上不断得到探讨。2002年“分阶段建设中哈管道”的设想石破天惊,解决了困扰中哈管道建设长达五六年之久的输油量问题。这一设想的宗旨是:在整条管线无法建设的情况下,先建设可以立即投入运营的管道段,然后再视情况进行连接。专家们把中哈管道分为三段,即西段“肯基亚克-阿特劳”、中段“肯基亚克-阿塔苏”和东段“阿塔苏-阿拉山口”,并决定最先修建西段,作为中哈管道建设的一种尝试。2003年春西段正式竣工投产。

  2004年5月17日,中哈双方又签署了《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6月28日,双方又签署了该协议的补充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哈管道项目正式启动和实施。

  中哈管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跨国商业输油管线,西起哈萨克斯坦境内阿塔苏,东至中国境内阿拉山口,全长962.2公里,一期设计输油能力为每年1000万吨,这相当于哈萨克斯坦每年原油出口量的20%(目前哈每年出口原油约5000万吨)。可见,这条动脉,连接的已不仅仅能源,还包括两国唇齿相依的信赖和支持。

  专家表示,中哈石油管道体现了中国能源实施“走出去”和“多元化”的战略,改变了中国石油来源只依赖南海、印度洋、红海和马六甲海峡水路进口的局面,提高了能源进口的安全性。

  而对哈萨克来说,中哈管道则改变了原油出口格局。此前,哈萨克斯坦原油外输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阿特劳,另一个是阿克套。原油主要由西向北。中哈管道开辟了一条重要的原油出口通道,减少了对单一方向(俄罗斯)的依赖,能够更好地地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有利于哈萨克斯坦的长远发展。

  2005年12月15日,中哈原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竣工投产。在启动仪式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感慨地表示:“当我1997年提议修建这条管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如今,这条管道终于梦想成真了。

  目前,中哈管道二期也已经开工建设,计划2010年建成,输油能力每年将达到2000万吨。2007年8月18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公报》中称:“双方将协助各自的经济实体实施中哈石油管道二期工程、中哈天然气管道工程、石油化工联合体等项目以及在油气深加工领域开展合作。”

  收购PK

  说到中哈管道,还有一件事情不能不提,那就是对哈萨克石油公司(PK)的收购。2005年10月26日,中国石油以41.8亿美元的收购总价成功收购PK公司。中国公司以当时的“天价”收购这家海外石油公司,也是因为PK公司油田就在中哈石油管道附近,能够为该管道提供资源保障。

  收购PK的过程可谓惊心动魄,用时任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陈耕的话说就是“一波三折”。这“一波”是形容中国石油并购PK的过程充满激烈竞争,始终如大风巨浪一样不平静,而“三折”则是中国石油要实现收购必须解决的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卢克石油、哈萨克斯坦政府三个关键“问题”。

  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国石油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尤为精彩的一招是与卢克公司的交手。严格地说,卢克石油不算是真正的收购者,只是个搅局者。就在收购几成定局、等待PK股东和加拿大法院批准之际,卢克石油公司突然声称,自己拥有优先收购权,要求加拿大法院否决这个交易。卢克的“优先购买权”缘于数年前双方合资成立的图尔盖石油公司(Turgai Petroleum),该合资公司控制着PK5.5亿桶石油储量中的20%。按照当时签订的协议,双方各占5成股权,同时卢克拥有对PK所持图尔盖股份的优先购买权。

  中国石油对卢克石油先是“晓之以礼”——PK公司毕竟是家加拿大公司,股东都在加拿大。如果收购难以完成势必引起PK股价大跌,损害加拿大股民利益,而且中国石油的收购符合法定程序,加拿大法院没有理由不通过中国石油的收购协议;后是“胁之以利”——中国石油同样在卢克石油收购的资产中持有优先权,中石油以此为“武器”奉劝卢克石油与自己合作。

  甩开了卢克石油公司纠缠,又要解决哈萨克斯坦“国有化”的苗头。在收购完成前夕,哈萨克斯坦上议院立法干涉外资控制该国石油公司,矛头遥指中国石油。为此,中国石油在收购的最后时刻宣布出让部分股份给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对于这一举动,专家表示,这是中国石油出于长远发展而采取的灵活策略。

  在收购PK石油前,中国石油已在哈萨克斯坦拥有很大的石油产量,年产石油数量占到了哈萨克斯坦年产量的20%强,收购PK石油后中国石油将一举获得700万吨的产能,这样大的数量势必在哈国政府中引起震动。中国石油将购买到的部分PK股份重回哈国控制,避开了“中国威胁论”的偏见。这么做,也是吸取了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利的教训。

  对于中国石油成功收购PK公司,200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将其称为“中石油式收购”,其本质落在一个“实”字上。唯实而举,其结果自然是实事、实绩、实效。中国石油的收购模式也给其他的中国公司“走出去”拓宽了思路。

  2006年底,中信集团以19亿美元从加拿大国家能源公司手中收购哈萨克斯坦Karazhanbas油田及其他石油资产,成为继中国石油收购PK公司之后的又一起成功案例。中信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亦是曲曲折折,但始终坚持不懈,行事低调务实,最终于如愿进入哈国,并在酝酿更多的类似收购。

  典范意义

  中标阿克纠宾、收购PK、建设中哈能源管道……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每一步,都走得有章有法。

  中国石油收购阿克纠宾项目,是在国际油价只有17美元的1997年。当年,由于油价太低,中国国内甚至考虑过封存部分油田。在这种情况下,动用3.2亿美金收购国外油田,中国石油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据说,当时国家计委的资金审批上限是3000万美元,这次收购是经过总理办公会签署才通过的。

  阿克纠宾项目给国内油田服务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吉林油田、吐哈油田、新疆油田、四川石油管理局等油田的服务队伍迅速融入海外市场。在哈萨克斯坦,四川石油管理局局地硏院2002年7月一下子就拿到了80万美金的大单,一举打开国际市场,企业资金压力大大缓解。

  上有国家领导人能源外交的强力推动,中有中国公司与哈国公司的多种合作,下有两国人民逐渐加深的友谊支持,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之路越走越宽。中哈石油管道就是两国合作的最佳体现。

  中哈石油管道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意义。中哈石油管道的油源由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共同支撑,50%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扎纳诺尔油田和阿克纠宾油田;50%来自里海地区的俄罗斯油田。这意味着中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三国间密切的能源合作。三国在能源领域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各有优势,形成良性的资源与市场互补。

  对此,中国前驻俄大使李凤林说,中哈石油管线的接通,“是能源合作的一只春燕,可能会成为中俄、中亚能源合作的范例”。

  可以说,中哈管道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开端。它不仅加深了中哈石油合作,更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结成了油气利益的共同体。这条管道,正在把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连为一体。而拟议中的中哈天然气复线,则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联系起来,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就此有了新的出口。在中哈合作的示范作用下,中亚、里海地带的国家对于与中国合作充满信心。日前,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关于天然气管道的谈判正在悄然进行。

  链接

  中哈能源合作大事记

  1997年6月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中标获得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60.3%的股份。

  2002年5月23日,肯基亚克-阿特劳管道开工典礼在肯基亚克隆重举行。

  2002年12月1日,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承担建设的扎那若尔第一座5万立方米储罐投产,这是哈国目前最大规模的石油储罐。

  2003年10月,中国石油分两次购买股份获得北布扎奇项目。

  2004年5月17日,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油气领域全面合作的框架协议》。

  2004年6月28日,双方签署《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的补充协议》,中哈原油管道建设正式启动。

  2004年9月28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正式开工建设。

  2005年10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

  2005年12月15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正式竣工投产。

  2006年7月11日,中哈管道原油油头流过中哈边境阿拉山口计量站,进入阿独原油管道,哈国石油正式进入中国。

  2006年12月初,中哈双方就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进行谈判。

  

(责任编辑:discover)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