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华人世界 > 华人世界新闻

专访贝聿铭:华裔建筑师的一生(下)

  欢迎继续收看,今天的华人故事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讲述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故事,尽管设计高楼大厦并不是贝聿铭的兴趣所在,但在贝聿铭心中,一直深藏着报效中国的愿望。这不仅仅是对父亲恩情的回报,这也是在他生命中感到无比骄傲的一件大事。

他不但欣然接受了设计邀请,而且将这座代表中国人雄心的香港中银大厦,建成了当时全亚洲最高的建筑。

  1926年,贝聿铭的父亲曾是香港中国银行的经理,他接受这项使命的理由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感情上的因素。他试图再次证明自己有能力为国人留下一栋傲人的摩天大厦。

  贝聿铭:我还是个孩子时在香港呆过,和今天太不一样了。事实上,我最怀念的是当时咖啡豆的香气。六、七十年前,我特别喜欢从山上走下来去学校,闻那股咖啡香小的时候,经常去中国银行去玩我还记得老的中国银行,我小的时候常去,还有一个印度人拿着大枪站在门前,现在都改了,现在的情况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由于当时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富裕,很难拿出太多的资金用来修建中银大厦,如何能做到既省钱又美观的把这个建筑搞起来,他做出了工程设计的大胆尝试,建筑的最高脊柱将整个建筑的重量分到四个角上,脊柱每到一个交汇处就将重量分散到四周的分柱上,通过把重力引向外部,整个结构可以不使用任何内部支撑物,从而达到节省钢材开支的目的。这个大厦完工后一共花了一亿三千万美圆,而旁边的汇丰银行当年建的时候花了十亿美圆。

  贝聿铭:省了很多钱,我们因为用三角形的关系,在钢筋方面差不多省了一半,所以有道理的,在工程方面很有道理。

  现在的中国银行大厦,位于老的中国银行的旁边。这两座建筑在建设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代表了贝聿铭家族老少两代中国人对银行建筑的不同理解。

  贝聿铭:有一次,我那时候已经在美国念建筑,我就问他,我说你现在在香港要造一个新的大厦,那是早的中国银行,我说你什么意见?我也很想研究个问题,因为那时候中银大厦在汇丰银行旁边,现在还存在,老的中国银行还存在。他说造银行,最重要的是要给人民要看得出这个银行是很坚固的,很有力量的,所以用玻璃,他说少用玻璃,那是是年前的看法,后来汇丰银行造都是玻璃,我们现在也是很多玻璃,以前看法说银行要坚固,好像一个能够不是轻易可以进去的,这个是很重要,他就是发表这个意见,以后就没有了,没有说过了。

  遗憾的是,贝聿铭在设计中银大厦的时候,父亲却离开了人世,就连儿子设计的模型照片也没有见到。大楼竣工后,在香港很多人说中银是一把刀,关于风水的话题就此展开。贝聿铭承认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用水,在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贝聿铭说这个水是源,是财源,所以水到下面变成一个池子,池子养鱼,中国人认为就把财给蓄住了。贝聿铭衷心的希望,中国银行未来的发展能一帆风顺。

  贝聿铭:风水是很有道理的,有很多人从风水上要做生意的话,很多地方我就反对。风水是有道理的,不能全都错。这个台子应该这么弯一弯,这个门应该改一改,这个我不信。中国以前就说你造房子依山傍海是对的,朝南也是对的,所以很多地方,跟风水是有关系的。

  中银大厦完美体现了顺风顺水的中国建筑的传统,这座当时全亚洲最高的摩天大楼,以简单明快、近似于纯真的设计风格和结构形式,经受住了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

  战后的美国纽约百废待兴,使贝聿铭无法安心站在哈佛的讲台上。贝聿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泽肯道夫公司做建筑设计。

  在美国,标准化的,物美价廉的住房是当时流行的标准。然而雷同的建筑设计远远不能让从小就在中国的“苏州园林”里长大的贝聿铭满足,他将中国式的建筑风格融入到对纽约的廉价房屋进行重新开发的过程中。他的才华很快得到认可,他开始领导一个由桓个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的小组工作。在泽肯道夫的工作让贝聿铭积累了设计大型工程的经验,但设计只能局限于具体的城市规划的需求。12年以后,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把他的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全美国都笼罩在悲痛的气氛中,修建肯尼迪图书馆成为总统家族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想得到这个机会,然而当时名气不大的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却被选中了。从此,贝聿铭真正成为美国和世界的公众人物。

  贝聿铭一生设计过70多个作品,各种各样的挑战在贝聿铭的建筑人生中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他86岁的时候,接受家乡苏州政府的邀请,要用全新的材料,在苏州三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他的设计方案就像卢浮宫的金字塔一样,引起了各界强烈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会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损害这些古建筑的真实与完整。

  贝聿铭:不能破坏,不会破坏,要跟旧的联起来。当然要进步,不能总是站在那里不动。往前一步一步走近,进一步,进两步,进三步,我希望这个和苏州拙政园没有冲突。

  年届九十的贝聿铭曾经说苏州博物馆是封刀之作,可是今年,他又接受了建造中国在美国新大使馆的设计邀请。在纽约,人们常常看到建筑大师贝聿铭像青年人一样敏捷地冲过第五十七街,赶着回家。

  在美国,移民一般都会迷失在不同的文化中,甚至找不到真正的归宿,贝聿铭却是少见的鱼与熊掌能够兼得的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不仅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不放弃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正是通过这两者的结合,使他的建筑艺术作品在世界各地闪烁着光芒。他与海外华人维持联系,经常光顾中国城,喜欢吃毛蟹、凤爪和鸭舌头。贝聿铭用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他是一个中国人。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感谢您的收看,下期节目再会。

(责任编辑:鸭梨)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