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火炬接力 > 境外接力 > 新德里 > 印度资料

印度军事思想

  印度官方和军事理论界关于战争、战略、国防、建军和作战等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是印度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印度进行战争和军队建设等军事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简史 1947年8月,印度宣告独立。

其军事思想是根据国家战略目标的总要求并随着形势变化和军事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按演进过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独立之初至50年代末)这一时期,印度的战略思想是以文武两手统一全国,抢占边境争议地区,实现英国统治时期的所谓喜马拉雅山"理想边界";作战思想沿袭了英印殖民军传统的攻防战术;建军思想强调文官治军,改革军制,收编土邦部队,成立国防部,陆海空三军分立,全军实现"印度化";国防发展思想强调优先发展经济,适当兼顾国防。转折时期(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50年代末,在美国和苏联的援助下,印度在南亚推行"西攻北进"战略,准备两线同时作战。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失败后,军事思想发生转折。在战略思想方面,由两线出击转为"西攻北防";在作战思想方面,由陆军单一军种的攻防作战,改为侧重陆空协同的诸军种、兵种联合作战;在军队建设思想方面,由偏重发展陆军,转为以陆军为主相应发展空军和海军;在国防发展思想方面,由短时期的紧急备战、国防压倒一切,转为国防与经济并重,执行国防五年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之中,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国防。60年代中、后期,印度在苏联援助下建立起新的国防工业体系,大力更新三军武器装备,形成新的武装力量结构和作战体制,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时,印度占领了东巴基斯坦首府达卡,支持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独立,从而加强了在南亚的地位。趋向定型时期(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70年代,印度把战略视野转向印度洋。其国防发展战略实行国防与经济并重、二者同步发展的方针,国防工业通过特许仿制,逐步实现武器装备国产化和现代化;军队建设强调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巩固陆军,提高空军,重点发展海军。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印度军事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军事战略从传统的面向大陆改为面向海洋,两次出兵跨海作战;国防发展战略转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国防;军队建设贯彻优先发展海军、继续提高空军、大力改编陆军的思想;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善,作战思想一改昔日英印殖民军的传统战法,强调陆海空三军协同、机械化兵团快速进攻和攻势防御作战。进入9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印度军事思想亦随之发生变化。军事战略转为收缩陆地战线,深入印度洋,加强核威慑;国防发展战略转为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国防为辅,加强国防科研,大力发展国产高技术武器系统;建军思想突出强调压缩军队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作战思想强调以威慑为主,慎重初战,快速应付地区冲突,积极准备高技术和核条件下作战。

  基本内容 印度军事思想主要包括战争观、战略思想、国防发展思想、建军思想和作战思想等。

  战争观 印度认为,战争是人类的社会现象,是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一种斗争形式。印度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维护民族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的总目标。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印度认为,在核时代,核威慑已取代战争成为政治的继续。战争在发达国家之间已不再像克劳塞维茨所说是政治的继续,但这个论断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仍然有效。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都可能成为战争的起因,而大国的插手和利用又常常使战争升级。因此,常规战争在第三世界不可避免。

  战争与经济、科技的关系。前总理尼赫鲁1959年指出,国家的实力归根结底来自工业化。国防经济学托马斯认为,国防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多少资金和力量投入国防,最终取决于国家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印度重视科技对战争的影响,认为高技术将决定未来战争的胜负。前陆军参谋长森德吉上将甚至提出,微缩芯片将支配本世纪所剩的岁月,未来战争中,谁掌握它,谁就是胜利者。战争中人与武器的关系。印度认为,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掌握武器的是人,人的因素不可或缺。不论武器技术如何高度发展,人的精神力量不可能完全由物质力量来代替。人和武器的高度结合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由之路。战略思想 印度独立后,承袭原英国殖民当局把南亚和印度洋视为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战略整体的战略思想,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本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截至90年代初,其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以实现国家战略总目标为目的。印度的国家战略包括国家目标、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政策等要素。战略总目标是:依托南亚,走出印度洋,争做一流世界大国。印度防务专家认为,印度的国家安全利益涉及印度洋沿岸乃至整个亚洲地区,面临来自西面、南面和北面三个方向的挑战。依托次大陆面向印度洋。印度防务专家认为。印度是南亚的主体,南亚的安全即印度的安全。因此,印度在战略上一直以南亚为重点。进入70年代后,日益重视印度洋。印度防务专家提出印度应填补英国在印度洋留下的"真空",把昔日的"不列颠内湖"变为"印度人的印度洋",反对任何大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存在;还提出印度要从印度洋走向世界,跨进世界海上强国的行列。

  以地区威慑为防务政策的核心。威慑思想是90年代以来印度为解决战略目标与有限的国力、军力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变以往重实战为重威慑,在各个战略方向上以实力优势进行有效威慑,争取以最小代价取得最佳效果。在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保持常规兵力优势,以遏制邻国为解决领土争端而诉诸武力,或在战略上相互策应采取军事行动;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必要时对周边小国实施"惩罚";发展战略核武器技术,保留"核选择"余地,以求对战略对手拥有相应的核威慑能力,并对核战争有所准备。根据形势需要灵活选择战略伙伴。印度防务专家认为,印度属于不结盟国家,但国力、军力有限,不足以支持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印度自1962年起奉行"积极中立"政策,在不加入军事集团的前提下,根据形势需要选择东、西方某一大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前,同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获得苏联大量军事援助。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努力与俄罗斯联邦重建军事关系,同时积极加强同美国的军事合作,并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关系。国防发展思想 6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为加强国防,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调整国防发展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内容是: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根据形势需要和经济状况,采取兼顾国防,或经济与国防并重,或优先发展国防的方针。②改革国防工业体系,加强国防工业潜力,实行军民并举的方针,以较少的投资获取较大的效益。③以自力更生为基点,以特许仿制为"垫脚石",实行直接进口、特许仿制和自行研制三结合,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加速国防工业与科研的发展,逐步实现武器装备的国产化与现代化。建军思想 印军是在英印殖民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文官治军"。印度宪法规定,总统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由总统委托内阁总理行使领导权,国防事务由文官组成的国防部负责。宪法还规定,军官不得参与议会党团活动,必须服从民选政府的领导。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保持对周边国家的军事优势。强调在各种地形上打赢各种类型中等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在海上既能压制区内各国海军又能抗衡区外各国海军。据此,建军目标是建立一支攻防兼备、数量质量兼顾、规模适中、具有威,,聂力的坝代化武装力量。

  以武器装备现代化为核心,促进军队全面建设。主要体现在:①提高训练质量,充分发挥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作用。各军种分别建立统一的训练指挥机构,提高全军的训练水平;重点抓好院校建设,提高军官素质;强化近似实战的诸军种、兵种合练:不断改革训练内容与手段;重视官兵精神教育,提高官兵土气。②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坚持各军种协调发展,不断改进军队结构,提高三军质量;及时调整部署,以适应不同时期的战略需要。

  作战思想 印军作战思想先后受英印殖民军和苏、美等国作战思想的影响,并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军事战略的变化以及实战经验的积累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进入7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印军在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作战思想和总结自身作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新的作战理论,突出强调:①先发制人,快速突击,速战速决。②集中优势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实施机械化兵团大纵深迂回和立体突防。③夺取空中优势,掌握战区制空权。④诸军种、兵种协同,遂行立体攻防作战。⑤提高电子战的地位,充分发挥电子软杀伤武器的威力。⑥作战行动的成败取决于指挥员的指挥艺术。

  评价与展望 印度军事思想在原英国殖民当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将近50年的实践与发展,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有些观点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的经验。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印度为实现国家战略的总目标,将继续推行其依托南亚、深入印度洋的军事战略;防务政策将更加强调自力更生和对付地区冲突;军队建设将进一步贯彻精兵原则;作战思想将突出强调打高技术战争和做好打地区核战争的准备。20世纪末21世纪初,印度在实现其经济大国目标的同时,将全力实现其现代化军事强国的目标。(新华网)  

(责任编辑:高鸿程)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