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在韩国汉江河畔,一家销售大米面粉,兼营蔬菜水果和鱼类出口业务的小商铺不声不响地开张了。而70年后,这家企业的名号却成为了家用电器和数码电子行业中响当当的品牌——三星。
如今,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之后,已经七十岁“高龄”的三星集团正迎来其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期。
●“从握手到拥抱”
“三星刚刚进入中国时看中的确实是中国的制造能力。”朴根熙坦言。和众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消费电子类外资企业一样,三星所有的产品都在韩国进行研发,之后才拿到中国来生产、再出口。中国三星的角色,仅仅是一个为全球市场制造并输出产品的生产基地。
一切的转变,从2005年开始。
那一年,朴根熙刚刚来到中国三星走马上任。当时,中国三星的年销售额仅有240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落后于三星在韩国本土的业绩,也落后于欧美市场。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中国三星在三星全球链条上的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产品的早期设计、研发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营销等所有经营环节全都在中国完成。朴根熙将这一转变称之为“当地完结型经营”模式。
这一场“从握手到拥抱”的本土化进程带来的成果显而易见:2007年中国三星销售额达到390亿美元,占到三星集团的1/4。而中国市场也一举成为三星集团海外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场。
●明日战略瞄准商用市场
事实上,在日新月异的电子行业,三星几乎没有抢到任何先机。
在家电领域,三星进入这一市场比竞争对手松下迟了51年;半导体业务则比全球老大英特尔迟了10年;而在以手机为主的通讯业务上,三星更是比诺基亚迟了足足122年。
“在数码时代,没有先来后到之分,因为大家都可以轻易获得相同的技术,关键是要以速度取胜,不断推陈出新。”这便是三星电子副社长兼CEO尹钟龙奉为信条的“生鱼片法则”:要让三星的电子产品永远做货架上最时尚、最新鲜的“生鱼片”。
2007年全球500强排名中,三星已经迅速跻身前50,名列第46位,将老牌电子生产商索尼甩在后面,“生鱼片”的威力可见一斑。
而下一步,三星则瞄准了另一个崭新的领域:商用电子市场。用三星电子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曲敬东的话说,“三星真正开始商用消费两条腿走路。”尽管在这一市场,三星同样是一个“后来者”。
自2005年三星确定将商用业务作为战略增长点后,三星在规模巨大的商用市场上得到长足发展。2007年,三星电子商用业务逼近百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3%,中国三星商用销售业绩同比增长25%。而2008年商用新品和解决方案的首次全面推出,标志着三星在中国商用市场角色的重大转变。
●借奥运再塑中国市场形象
对于三星而言,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将成为一次意味深长的华美亮相。
借助汉城奥运会,三星成功地从一个韩国本土品牌成长为全球品牌。而近20年后,当2007年4月23日,三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国际奥委会再度签下为期八年的赞助合同时,已然拥有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的TOP赞助商身份。
这一次,三星不仅将在参与人数最多、受众最广泛的奥运平台上面对全球消费者,更拥有了在中国本土市场进一步培育消费者忠诚度与自身亲和力的绝佳机会。尤其是在三星目前全力发展的商用产品领域,奥运赞助商背景为其带来的市场机遇指日可待。
“我们计划通过2008年奥运会,将三星电子的知名度提高三倍。”中国掌门人朴根熙定下的这一宏伟目标,看来即将成为三星在华实现“二次创业”的新起点。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