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印度成为大国。”在清华大学的一场小型学术沙龙上,当《环球时报》记者问及如何理解印度的大国之路时,帕沙•查特吉教授不假思索地如是回答。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惊讶。对祖国寄予“大国梦”是每一位国民的愿望,但这位享誉全球的印度“庶民学派”代表人物、印度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却并不这么想。
环球时报:早在100年前,甘地提出“乡村共和国”的思想,大力批判现代化,并探索如何建立小农基础、自给经济、社区自管、简朴生活、制约消费的社会。有人说,甘地思想并没有多少政治效用。但如果不把甘地的思想理解为一种狭义的政治策略,而是理解为针对诊治当前现代化的药方,您会如何评价甘地思想的贡献?
查特吉: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工业现代化的很多基本问题,我可以花几年的时间去阅读甘地的著作,然后来讨论这个问题。甘地和他的同时代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批判,这些批判对当今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在什么样的层面上能够利用甘地的想法,提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替代性措施呢?
据我所知,目前最为成功地把甘地的想法付诸实践而且有效的,只是在很小的城市中。这些实践所暴露出来的弱点之一是,它们的发展依赖着更大范围的世界发展。一个例子是,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替代性措施,放在中国或者印度这样的大的政体上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像这些地方的发展不依赖于石油、电力这些基础领域的发展,我们就需要问,这么大的政体,能否按照甘地的设想发展吗?第二个弱点是,这种替代性模式的发展,都依赖于在道德上对消费的限制,这使得这些替代性的措施不切合实际,因为它所对抗的是整个外部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消费趋势,而这是很难对抗的。
环球时报:既然甘地的药方治理不了当前现代化的弊病,那是否意味着印度就必然要走大国的道路?
查特吉:按照我的意见,印度永远不应成为大国。事实就是这样,印度政府相信,经济增长必须要有军事增长来保护,所以在军事增长方面投入了很多的钱。原来印度是从苏联购买武器的,现在是从世界各地购买武器以加强战备。目前最大的卖家是以色列。军事的增长对那些小的邻邦来说是一种威胁,在这一地区造成了新的紧张感。为了寻求地区的平衡,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外交游戏。
环球时报:那么,对于国家的发展道路,印度底层到底有多少决策力量?
查特吉:印度底层与中国底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拥有革命的历史与经验,这促使中国农民积极深入地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为农民提供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帮助。但印度底层很大一部分人仍然持有一种非常陈旧的观念,没有抵抗的意识,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反抗甚至是申述。
不过现在,中印两国的发展过程越来越趋同了。对中国的决策者来说,他们很清楚城乡差别,很清楚农民非常渴望进入城市并在那里立足。这种城市化情况在印度同样发生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两者日渐趋同,即在上海发生的事情,也同样可以在加尔各答、孟买看到。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