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之前有很多的利空消息,但是在所有人的一致努力下,4月17日,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新德里,因为奥林匹克运动倍显运动、青春与活力。
为了保证圣火传递安全、顺利进行,印度官方当天对拉杰大街进行了交通管制。
从上午10时30分开始,新德里市中心的拉杰大街两边就陆续布置了许多警察。在火炬传递期间,拉杰大街附近路段短时间被封闭,以保证火炬传递车辆顺利通行。
印度政府高级官员17日披露,印度已经采取3项安保措施,以“保证奥运圣火传递绝对安全进行”。这3项措施是:17日13时至18时,在进行圣火传递的拉杰大街及其周围地区,实行戒严,对进入拉杰大街的人员,采取三层检查机制,在最内层的街道两边部署了15000名警察;拉杰大街两边所有建筑物的门窗在此时段必须全部关闭;任何原定在拉杰大街及其周围地区举行的官方会议,都必须改期。
印度警方说,有部分“藏独”分子试图破坏火炬传递,大约180人被逮捕。在距离火炬传递现场约1公里的地方,有3名“藏独”分子企图冲破印度警方的警戒线,但很快被警察制服并带走。
普通民众,限制区域
接力起跑仪式当地时间下午4时30分(北京时间7点)在著名的印度总统府正门前举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运行团队总指挥、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先生踏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台阶点燃火炬,并将火炬郑重地递交给了德里邦邦长坎纳,坎纳在进行展示之后,把火炬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印度奥委会主席卡尔马迪。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在新德里进行的传递活动开始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张炎大使参加了第三棒的传递。
本次传递行程大约3公里,从象征着印度心脏的总统府出发,沿着一条宽阔而笔直、有“国家大道”之称的拉杰大道行进,最后到达位于花园广场中心、外形酷似法国凯旋门的标志性建筑——印度门。共有70名火炬手参加传递,除了中国大使张炎、印度奥委会主席卡尔马迪外,还有华人华侨代表丘开勇、藏族同胞巴桑次仁,以及代表印度体育界、影视界、火炬传递全球合作伙伴等各行各业的火炬手。
从火炬传递现场来看,除了戒备森严的防暴警察,以及为数不少的各路媒体记者,没有看见有太多的普通民众,原来警方已经把他们限制在离现场有一段距离的固定区域内。
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并不被允许进入传递火炬的拉杰大道,而是被安排在了一个并不大的“媒体区”内,更不允许我们跟随火炬向前行进。
5时许,在最后一名火炬手顺利跑完最后一段路程之后,终点印度门广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将传递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传递日安保全体验 北京奥运圣火能够如此顺利地完成在新德里的传递,跟印度警方做得十分到位的安保工作的关系密不可分。下面是记者17日新德里的安保工作全体验。
当地时间上午10点,记者中国大使馆打来电话:前往使馆领取传递采访证。
在酒店门口,我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告诉他说:先去中国大使馆取采访证,再送我们去印度门。司机摇头:“去市区很多路段戒严了,印度门更不让进了,那边周围一大圈都不能进。”司机边说还边用手势给记者画了个大圆圈。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出租车司机终于答应。
果不其然,前几天20分钟的车程,今天走了40分钟,就像当日新德里很多报纸提醒市民的那样:市区很多道路已经戒严。我们也因此绕了很多的冤枉路。10点45分,我终于从位于和平大街上的中国大使馆拿到了使馆工作人员事先寄在传达室的采访证和汽车通行证。天,总算盼到了照片上盖着印度奥委会大印的采访证!
11点50分,车子离开大使馆开往印度门。一路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越靠近印度门戒备警察就越密集。在离印度门还有至少两个路口的地方,车子就被五六名警察拦了下来,并被要求同时出示采访证和汽车通行证。“中国来记者?请进!”印度警察还算友好。
进了广场花园,满眼望去全是防暴警察。记者立刻被要求只能停留在范围不大的“媒体区”,这里离火炬传递的起点总统府至少还有500米的距离!
火炬传递整个过程很顺利。17点30分,记者离开传递现场,在周围跑了半小时才找到一辆出租车。记者发现,传递已经结束,但这里的戒严还没有解除。
“先生,请你一定加快车速!”记者心里清楚:后方的兄弟在等着我发稿,可其实此时我比谁都更着急……
只有笃信,才能领略她的神圣 在新德里,我第二次亲手触摸了奥运火炬“祥云”。但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在福州由本报主办的火炬见面会上,是无数只手一同触摸;而这一次,是在15日的中国大使馆媒体见面会上,我终于有机会一人手擎火炬。我骄傲地告诉自己:这样的感觉,似乎跟当回真正的火炬手一样。
来新德里一周,随着火炬传递日的一分一秒临近,肩负捷报奥运联盟12家媒体重托的我几乎夜夜无法成眠,奥林匹克圣火给我带来的那种兴奋、激情和神圣感,她那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久久回味。走近圣火、眼望圣火、触摸圣火,能让人产生动物般对火焰的原始敬畏心理,那是种净化灵魂的力量。
“我曾有幸参加过奥运火炬传递,那次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有人把奥运火炬比作奥林匹克品牌的魔杖,保证能打动最冷酷的CEO,我知道它确实具有这样的力量。”这是英国人马丁·索罗爵士留下的一段文字。
记者在新德里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力量。包方巾的男性和穿纱丽的女性,自发拥上大街瞻望他们期盼已久的圣火,到处都是欢乐的笑脸、歌舞的人群。同多数中国百姓一样,记者之前对印度了解甚少,但这一次,通过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我对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增添了几分了解、多了几分亲近。
记者感到,奥运火炬接力近似一种宗教仪式,只有笃信、虔诚的心灵才能领略她的神圣,才能读懂她的真正含义。而只有那些心怀杂念甚至不轨的人,才会不择手段刁难圣火,那是对人类共同珍惜的良好愿望的亵渎。
(责任编辑:礼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