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广州 > 城市概况

沙湾“飘色”誉满中外


  ·司徒彤·

  番禺的沙湾“飘色”是广东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长期在民间流传,深受群众欢迎,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它自1979年恢复以来,曾应邀到市桥、广州、吴川、中山、开平等地表演,并两次搬上银幕,成为远近瞩目的民间文化活动,引起社会各方人士的热情关注。

  “飘色”是人物造型艺术。盖自唐、宋戏曲说书流行以后,民间便逐渐创造了另一种艺术形式,以大人或小孩打扮成戏曲、说书中的人物游行,俗称“赛色”或称“彩色”,以后发展为马上装扮人物的又称“马色”,在水上装扮人物的又称“水色”,在台面上装扮凌空而起的人物又称“飘色”。

  沙湾飘色始自何时,当地流传两种说法:一是清代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失败后,清廷严禁粤剧,群众想看戏而不可得,遂以小孩扮成戏曲人物抬着游行,沙湾飘色由此而起。二是明代沙湾李路远(据说是宋末探花李昴英的后裔)在云南做边关大将,当时云南有两族人为争夺明太祖朱元璋敕造的“北帝”塑像而几乎发生械斗。幸得李将军调解平息,重归于好。他们遂把北帝塑像送给李将军,李把该像运回沙湾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例必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又均以书会及舞龙、飘色等民间艺术助庆,飘色由此而产生。清朝严禁粤剧是在咸丰年间,距今仅有120多年,而赛色活动却一直在全国一些地方流行。据广西电影制片厂秦华佑同志说,内蒙也有类似飘色的民间艺术活动。番禺飘色活动有沙湾、员岗两地。据沙湾的老人说,沙湾飘色学自员岗。飘色艺人崔湛曾看过一套县志手抄本,记载员岗飘色颇详,当时计算这一记载距今约400年。又据沙湾何汝根先生说,何氏乙房族谱也记有:康熙年间(1662~1722年)留耕堂重修落成时以飘色助庆的记载。何卓颖老师说“白鹤拉纤”这个板色,为曾祖父何博众所制作,距今140多年。综合以上情况,飘色并不是因为李文茂起义失败,粤剧遭禁而产生的,始自明末清初较为可信。

  沙湾飘色大抵可分两个时期。一是发展时间,即从员岗传入至道光年代,经历100多年。这时期飘色的人物造型还是较为简单粗糙。二是鼎盛时期。咸丰年间,粤剧名伶李文茂率众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起义失败后,清廷迁怒广东梨园,解散粤班,禁演粤剧,并焚毁佛山琼花会馆。少数艺人搭串于外江班,大多数散居各地谋生。乡俗、北帝出游,例必演戏。遂以色代戏,出色规模比之既往更大。沙湾经济富裕,何氏宗族大小公尝拥有土地四万多亩,历来发放助学金奖励子弟读书。所以文化发达,文化名人辈出。入夜书声琅琅,琴声不绝,向有粤剧之乡和广东音乐之乡的美称。清末民初,沙湾粤剧专业艺人汇集足可自成一班,且名伶甚多。加之族中公款充足,飘色经费宽裕,乡中具有历史知识的文人雅士与民间飘色艺人一起,精心设计,如“六国大封相”“刘邦斩蛇”“精忠报国”等内容,以抒发爱国情操和反迫害之情。自此,沙湾每年飘色游行,便以数十板计,板板人物各不相同,蔚为大观,成为沙湾飘色的鼎盛时期。出游后又进行评选,由该年轮值当甲(主持单位)发奖,俗称“赏色”。

  沙湾飘色有传统色板逾200多种。自近年恢复以来,除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如“囊括七雄”、“为国争光”、“青云直上”等新板色外,还挖掘整理出72板色。其中爱国惩奸的有“精忠报国”、“护国庇民”、“马上琵琶”等,锄暴除霸、扶弱济贫的有“三调芭蕉”、“飞剑伏魔”、“大闹东海”等,反抗统治压迫的有“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美好婚姻,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有“黛玉葬花”、“水浸金山”、“柳毅传书”、“黄莺惊梦”等;歌颂国泰民安,升平盛世的有“梅开二度”、“竹报平安”、“乔松跨鹤”等。

  

(责任编辑:小婧子)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