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前,惠州的自然地理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基础相当薄弱。197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仅为2.8亿元。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88年地改市后,惠州人民奋起直追,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迅速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期。20余年间,惠州由一块寂寂无闻的边陲之地变为一方备受关注的投资热土;由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变为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新型城市。
如今的惠州,经济蓬勃发展,势头强劲、蒸蒸日上。已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世界最大的电话机、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和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有一批地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生机勃发。TCL、德赛、华阳、侨兴等4家企业进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前25名。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933.2亿元,在全省排第7位,比上年增长16.3%,增速创1998年以来的新高,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3127美元。全市工业产值2202亿元,工业增加值510.5亿元,占GDP的54.7%,同比增长22%,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4亿元,增长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9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0元,分别增长7.4%和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7.2亿元,增长16.3%。今年1-8月,惠州经济又实现了16%的高速增长,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结构优、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尤为可喜的是,继投资额达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于2006年正式投产后,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的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已加快建设进程,并将于2008年正式投产。未来几年,惠州还有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总投资达千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建设投产,将为惠州积蓄更为强劲的发展势能。
当前的惠州,社会和谐稳定,政通人和、惠风和畅。是“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连续11年被省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市。信访维稳与社会治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被省评为 “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政府效率被世界银行评为全国120个大中城市第一名,2005年获取“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来源: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