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泰州市火炬传递 > 城市介绍

江苏省泰州市戏曲文化

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

  江苏泰州,为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人文荟萃,物产丰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骆宾王所谓:“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足见当年泰州粮米之丰。泰州滨海临江,为里下河之门户,港汉纵横,舟楫便利,苏北物产,集散于此。加以地属平原,乏险可据,非兵家必争之处,故自明初以后,六百后鲜遭兵燹,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经济因得繁荣。《道光泰州志》载:明洪武初年(1368),人丁122380人,至道光初年(1821),人丁已达1139251人(不含东台)在453年间,人口增长了九倍多,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泰州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繁荣,必然带来了文化事业的兴盛。宋胡瑗讲学二兹,明王艮创派在此,柳敬亭名噪一时,吴嘉纪诗传千古。人才辈出,誉满神州。孔尚任所说:海陵纵横不过三百里,而诗人倍二十五国,足可证明。

  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戏曲,在海陵古城,同样兴旺发达。有文字资料可考者,可上溯至宋代。宋海陵人周煇《清波别志》载:“世说州郡交符燕集,次伶官呈口号,有灾星去后福星来之句……”。则斯时已有伶人侑酒。然究始二何时,有待进一步考证。到了明代,泰州戏曲,更为普及。《庭闻州世说》载:“王鞠劬公(按即王相悦,泰州人,明天启壬戌进士)谢楚藩归……行数年,值公六十寿……,先一日,遣馆僮邀诸子至,则厅事内席三四设,第席四人,演戏文一部,大欢笑而散。”另据《崇祯泰州志·风俗》载:“燕会:宾礼揖拜均上左,往时肴止数品,酒不过六七行,无论座客充庭,俱以一杯传送,谨将敬而已。今则觥筹无算,罗列盈前,且多用优伶,卜夜为乐,而相沿成习矣。继则侧弁叫号,略无绳检矣”。可知戏曲已进入民间婚娶寿诞庆贺活动,且相习成风,及至清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目益发展,泰州戏曲活动,更是繁花似锦,百卉争艳,依据记载不完全统计,即有家庭乐部六家(待考者二家),俞锦泉家妇女昆部,人数众多,规模庞大,演出频繁,堪称全国之冠。同时剧作家辈出,可考者六人,待考者二人。剧著有三十部。其中仲振奎一人,即创作十五部,就全国来说,他可算是多产的作家了。促氏且是写第一部《红楼梦传奇》的作者,在戏曲上的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的。至于民间戏曲活动,神会、社戏,更遍及泰州城乡。《海陵竹枝词》有:“演戏当年谢火神,挨河架木戏台新,偶然一挤台倾倒,笑煞从学滚尘。”连戏台都挤倒了,可见演戏之盛。

  古城泰州,也许与戏曲特别有缘。即职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为“泰州学派”传人罗汝芳之弟子(汤在《太平山房集选序》中有“余童子时,从明德夫子游”。明德夫子,即罗汝芳)。其创作思想,深受“泰州学派”影响;且曾身临泰州,赋有《海陵观徐神翁像》诗二首:

  其一,

  色尽神移看写生,

  元都衫影照空明。

  沧桑欲换题愁去,

  一种神仙世上情。

  其二,

  檀像虚无画像新,

  掉头不识底伤神,

  千秋泪迹神光里,

  愁看人间罗刹人。

  清代大戏曲家孔尚任,“出使三年,居海陵者强半”。他多次至俞锦泉家观剧,与冒襄、邓孝威等著名文人诗酒交游。戏曲名家,留踪迹于泰州,于当年泰州戏曲发展,自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清“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梅巧伶,根在泰州,旅外之后,百艺不习,专攻戏曲,当非偶然。一代宗师梅兰芳,克绍箕裘,誉满中外,更是泰州人民的骄傲。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往往视戏曲为淫词艳曲,不登大雅之堂,官方正史,避而不载。泰州现存的民国以前的七种地方志,除《崇祯泰州志》述及戏曲外,余均无所记。就是《崇祯泰州志》所载,亦属贬抑之词。著名戏曲作家仲振奎,《道光泰州志》中,有其小传,只记他“工诗法少陵,为文精深浩瀚,出入三苏”。而对他的戏曲创作,却只字不提。封建五朝,岂独蔑视戏曲,且横加禁止。据《海安考古录》载,道光十一年,泰州知州明令张榜:“禁止巫人及妇女巫高搭彩台,唱说淫曲,昼夜喧闹”。由此可知,古代戏曲活动是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前进的。至于有关戏曲史实,也只能在稗官野史,笔记小说等一类书中偶尔涉及,记载下详。因此,我们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不免挂一漏万自难反映当年泰州戏曲活动之全貌。

  民国期间,全国战乱频繁,民生凋敝,泰州当亦受影响,然戏曲活动,并未绝迹,自1922年至1947年,泰州城区先后建剧场七所,最早者为“半亩轩”,除剧场外,斌园茶社亦曾演戏曲。至若票友活动,亦常有之,抗日战争胜利,票友就曾组织庆祝演出。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党和政府重视文艺,关心戏曲,制订了“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正确方针。于是戏曲事业,出现欣欣向荣气象。全国戏曲名家,纷纷来泰演出。诸如周信芳、荀慧生、唐韵笙、李如春、黄桂秋、高秀英、姚澄、筱文艳、王少舫、曹银弟等都曾莅泰,留迹舞台。戏曲大师梅兰芳为桑梓前辈,56年回乡演出更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而本地剧团发展,亦如雨后春笋,京、淮、扬、锡等五个少团,或先后建成,或同时树帜,拥有周少麟、齐啸云、王有春、陈德林、崔南笙、筱秀珍等著名演员。代表性的剧目剧就剧《姚期》、淮剧《水漫泗州》、扬剧《赶山塞海》等。剧场剧院,四十年间,先后有金城、人民、梅兰芳、海陵等处,座位多达4700个;场所设施亦大改善,与建国前之简陋者,迥不相同。一九七三年,泰州成立了专业戏曲创作组,后改为剧目工作室,有专业创作人员三人,还有一支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业余戏曲创作队伍,戏曲活动,可谓昌盛。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创作了大型戏曲《没处动任》、《新婚礼葬》、《妻子的心》,以及独幕戏曲《小燕南归》等,作品声誉,影响及于省内外。《没处动任》一剧已列入《中国戏曲志·江苏卷》和《淮剧志》中。至于群众戏曲活动,更是百卉纷呈,群芳争艳。业余京剧队、淮剧队、扬剧队活动频繁,各剧种的业余爱好者遍及全市,仅业余京剧大奖赛一项活动,参加者就达百人之金,演唱颇有水平,深受省市面上专家赞赏,称赞泰州不愧是梅兰芳的家乡。

  九州大地,一片春光。泰州戏曲事业,必将在改革的大道上,绚丽多姿,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pengren)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