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洲岛上一年一度的传统民间活动,最初,岛民用素豆沙包搭成高塔,抢包山是为了祈福纳祥。现在,包山节被包装成为了一个节日庆典活动。每年有上百名选手参加比赛,争夺当年的“包山王”。
从香港中环耸立着索菲亚·罗兰袒胸露腿代言的GUESS巨幅黑白广告牌的5号码头,搭乘白色的新世界班轮抵达阳光懒懒的世外桃源长洲岛,不到一个小时。
我们一登上小海湾里满缀着游艇和渔船的小码头,长洲岛“岛主”——长洲乡事委员会主席翁志明先生派来的议员助理曹秋明先生就把手伸向我们,引领我们沿着多年前移土填海筑成的北社傍海街,进入包山节前紧张而热烈的准备现场。
北帝庙前搭起包山架
恩施粤海,德庇长洲。坐落于北社傍海街一端的北帝庙是长洲岛的守护神庙,建于1783年,供奉渔民的守护神北帝。北帝即是台湾民间所称的北极玄天上帝,是骁勇善战的海神。庙里一间西厢房里靠墙立着一排一人高的大鲸或巨鲨的脊骨,一个玻柜里悬挂着一柄一人高的相传是本岛渔民从海中打捞而起的宋朝铁剑,赋予了这座朴素的渔村小庙浓厚的海洋气息。
庙前一个小广场上树立着一座永久性的圆锥形包山塔,像一个有三屋楼高的小井架。里面是银灰色的钢柱钢架,外面覆以竹木防护层,高约十四米,胸围约三米。在包山塔和北帝庙之间一个标准的塑胶足球场上,已用无数钢管和竹子,搭起了一个大戏台。
几位工匠在正午的阳光下修整躺在地上的三个传统式竹木包山架,他们刺青的手臂和一根根竹子纵横交错的线条光影,使人想起《天工开物》里面那些优美而古朴的木版画插图。这种传统竹木包山架到时候会挂满真正的包派给大家,今年将有8千个包派发。
包山节源于500年前
据56岁的土生土长的曹先生考证,长洲岛的包山节源于500年前,自从南方渔民的守护神北帝平息了岛上一次大瘟疫后,岛民们每年就以素豆沙包搭成高塔,祈福平安,普渡因渔猎饥荒和瘟疫而折损的百姓生灵。
搭塔抢包的日子,根据神意在每年农历四月间游移。曹先生说,究竟在哪一天,要在北帝庙前由卜师问北帝,他说是初一,就初一;他说是初二,就初二。
1978年300多人从四面八方攀山抢包,其中一座包山竹折架塌,24人手脚受伤。港督叫停,直到28年后的2005年才恢复。现在包山节定在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举行,这天又称沐佛节,是香港的法定假日。今年抢包山,定在5月12日。
“三连冠”的包山王
今年初选的150名选手中,男士138名,女生有12名。已连续三年夺冠的大名鼎鼎的“三连冠”包山王郭嘉明也在其中。他老家在长洲,现在是香港一名消防队员。
身穿背印着HKMU字样黄T恤的香港攀山总会十几名教练员,在评审总监陈平馀的带领下,在包山塔下训练150名男女选手。陈总监透露了比赛的一些门道:包山顶部3米挂满800个9分包,中间位置有2000个3分包,低区域有5200个1分包。
选手们上爬的速度差不多,但下来的速度就不一样了,而且也不是谁速度快谁就就分高。选拔赛确实是速度赛,但决赛实际上是障碍赛。训练时包山架上的竹子是裸露的,一抓一个准,但决赛时挂满包子,就很难抓准。他说,郭嘉明能够连续三年三连冠,不是他速度最快,而是他最稳。其实去年他这个冠军跟亚军只差一个九分包。
古老的抢包山民俗节庆活动,现在已由香港长洲太平清蘸值理会和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包装成“包山嘉年华2008—抢包山比赛”。在指定时间及范围内抢包总分数最高的选手为冠军。现在选手装包已经不用老前辈挂在胸前的那种渔篓了,而是放于背在身后的布袋中。
郭嘉明围着一条红色的腰带,黑里透红的脸膛挂着谦逊的微笑。他说他现在也感觉压力很大,去年他只以一个九分包险胜,所以今年肯定又是一番龙争虎斗,他在两个月前就开始了训练,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能进入决赛。希望家乡长洲岛的人们为他打气,那样他可以增加一点自信心。
长洲岛另一个名气更大的香港名人是女运动员李丽姗,这位有“风之后”美称的帆板名将,香港历史上首位奥运金牌得主,就是在长洲的观音湾里练出来的。我们问郭嘉明,“李丽姗知不知道你?”他顿时笑起来说,“我见过她,但我不知道她知不知道我。”
本报记者 马拉(香港专电)
(责任编辑:礼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