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之夜的美女主持(李东雷 摄) |
火炬传递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休整了一天,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马斯喀特是一个非常平静的城市,街道上的行人很少。房子以白色为基调,反映出这里气温很高。周围全是荒山和沙漠,这是一个水比油贵的城市。中国使馆的同志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当地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想着急都着急不起来。
阿曼提供的媒体车(何潇益摄) |
媒体车上,官方信号团队和协议中的当地媒体架好了机器 |
我和RICK的身后站着穿白衫的当地媒体,他们把摄像镜头彻底挡住(何潇益摄) |
火炬传递是下午在传递活动从当地时间下午5点开始,起始地点是苏哈尔号帆船。(传递活动综述和图片见https://dll30.blog.sohu.com/84688470.html)我们抵达现场的时候还没有多少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我们的媒体车。这辆由中卡改装而成的媒体车看上去比以往的媒体车都要坚固,容量也不小。官方信号团队和赞助商媒体团队安顿好座位,架完机器之后,大家便到起跑仪式的现场拍点片子。
RICK的话不久就得到了验证。庆典仪式开始前不久,当地的媒体陆续来到。协议中的两名当地摄影和摄像记者就位。但是阿曼方面负责媒体联络的官员又放了两名记者上来。一会,一个警察官员又带上来一个记者。我们跟他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他说:如果不让他上,你们就都下来。
在别人的地盘上,最好不要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于是我们让步,只要他们答应不站在摄像机的前面挡镜头妨碍拍摄,我们就同意让他们多上两人。但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的各种媒体蜂拥而上,不一会就挤上了十二个人。起先他们还按承诺站在摄像机的后面,当传递快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钻到了摄像机的前面来,不仅挡镜头,而连三角架都快挤掉了。
官网记者王非被迫站在小媒体车上拍摄(李东雷摄) |
央视的一台摄像机被迫撤离,官网的摄像师王非也下去了。他们跳下车,上了另一台小媒体车,但那辆车上也迅速挤满了各色媒体。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断有记者往车上攀爬,我们的拍摄变得异常困难。摄像师的镜头被挡住了,三角架在摇晃。我们摄影记者的背后挤着七八个当地的摄影师,拿着各种成像质量很差的相机在瞎比划。他们蹲着或者站着,车一启动或一刹住,他们就会倒到我们的背上,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拍摄。在这样的环境中,冲突是难免的,媒体车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一个阿曼记者还威胁要殴打官方团队的记者。但我们能做什么呢?在别人的地盘上打架是打不赢的。
中场休息的时候,官方信号团队的愤怒爆发了。官方信号团队是向全球媒体无偿提供信号的,是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官方媒体应尽的义务,信号质量必须得到确保。所以罢工是唯一有效的选择。没有合同意识的阿曼官员终于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些阿曼记者必须下车,否则火炬传递就要终止。
驾驶室里的那个自以为是的联络官带了好几个记者上媒体车(何潇益摄) |
他是一个充满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阿曼记者(李东雷摄) |
协调工作是在艰难中进行的。上车容易下车难,在这场阿拉伯语和英语交杂的谈判中,我听到了车上阿曼记者关于民族情绪的愤怒表达。说这是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地盘,他们的火炬传递,为什么要屈从中国人的意见,阿曼人、阿拉伯世界的尊严何在等等。随着重新起跑时间的迫近和中国团队的坚决不让步,阿曼官员在焦躁不安中为自己起先的不守信用付出代价,他们在阿曼记者的漫骂中终于把他们一个个弄下了车。奥运官方信号团队的人又回到了车上。
但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向世人展现火炬手在充满阿曼风情的背景中奔跑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晚上的拍摄是无趣的。我对每一个火炬手只拍三张图片,闪光灯下的拍摄不是创作,只是记录。RICK拍完了自己的火炬手就干脆歇工,跟我聊着天。偶尔有美女的出现才会拍上两张,然后跟我比比谁拍的效果更好。
独特的背景(李东雷摄) |
奥运火炬在阿曼的传递无疑是成功的,那个充满了阿拉伯世界神秘感的庆典之夜是美好的。当你看到所有关于火炬传递的美好画面的时候,你无法想象我们在媒体车上所经历的艰辛。
也就在那个夜晚的庆典现场,我与远在伦敦的周岫进行了电话连线,我很高兴她也在思考关于奥运火炬传递背后的含义,她有着超越她年龄的思想。也就是那一天的晚上,我坐在酒店的房间里写了一个评论:《让我们回归奥运精神》。2008北京奥运的确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但奥运属于世界,我们必须要用更加宽广的胸怀来看待2008的北京奥运。
4月30日22:30写于香港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