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6月12日奥运专电 为灾区重建加油 为奥运盛会加油——写在汶川大地震一个月之际
新华社记者赵鹏 李忠将
6月12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在贵州省贵阳市点燃。
12日这一天距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一个月。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接过火炬时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月前的这一天,罕见震灾骤临四川。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展开了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抗震救灾的奇迹。
在这不平凡的一个月里,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泪水和悲伤,更见证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的团结、坚忍和力量。手舞国旗,身穿印有“前进,中国!”字样的T恤,在脸上手臂上贴上了奥运五环,贵阳市民刘晓跟随上万群众一起振臂高呼“奥运加油!”他说:“语言无法表达我此时的心情,在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和困扰后,我们的火炬就如我们的祖国一样依然坚定前行。”
刘晓和他的同事在左臂上系了绿丝带,这种在年初贵州遭受雪凝灾害期间被人们广为流传的爱的表达方式,被他们用来祝福奥运,祝福地震灾区。刘晓说:“绿丝带代表希望和祝福,我们祈祷,福佑中华!”
也在这一个月里,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迅速达到创纪录的445亿元,各级政府投入救灾资金达到236亿元,国家安排今年的灾后重建资金达700亿元。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规划和措施正在迅速有序地实施。
贵阳学院教师王鹂说,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在抗震救灾中迸发出的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也将化为包括办好北京奥运会在内各项事业的巨大力量。也就是从地震这一天起,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之旅,成为情系灾区的爱心传递之旅,成为支援灾区的赈灾之旅,鼓舞动员灾区人民战胜灾难之旅。来自灾区的救灾英雄和废墟中获救的人们不断加入到火炬手的行列,“四川加油”、“汶川挺住”、“中国加油”的雄壮口号响彻火炬传递之路。
这一切,赋予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特别的意义。瑞士籍火炬手罗歇表示,中国人民不惧灾害、众志成城的抗灾精神与奥运精神互相辉映。这种交融和激励赋予奥运精神新的内涵。那一支支高擎的奥运火炬,传递着友爱,传递着希望,传递着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力量。
“5·12”这一沉痛的时刻渐渐远去,而举国上下血浓于水的拳拳爱心永存。8月8日正向我们大步走来,寄托着中华民族热切的期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北京奥运,一以贯之的,是中华民族的友爱、自信、追求和自强。(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