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银川市火炬传递 > 最新消息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民风民俗

  “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间的一种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格律严格,歌词优美,曲调时而高亢,时而婉转,在宁夏,几乎随处都听到“花儿”,但最有民俗特点的是每年5、6月间的“花儿会”。

  “花儿会”期间,远近的百姓都登山会歌,多时人数常可上万。届时人们撑着伞,摇着扇,或拦路相对,或席地而坐,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极具生活气息。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拦歌、对歌、游山、敬酒、告别等。 “花儿会”也是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极妙场合,他们以歌为媒,向对方表白心迹。

  口弦也叫“口扣”。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爱弹口弦。当地流行的口弦有铁、竹两种。铁口弦有一寸半长,竹口弦有三寸来长,形如网梭子。铁口弦装挂钩,竹口弦扯线,弹奏时左手捏住弦夹,将音舌部位轻轻含在嘴里,右手中指和拇指,挽住音舌一条丝绳,一拽丝绳就里外颤动,利用口腔做共鸣箱,通过口型的变化和呼出吸进气流来控制音色,随着花哨的手指姿势和丝穗的跳动,发出一连串音韵动人的乐声。农村姑娘喜欢用它来传情逗趣,弹奏时轻松悦耳,随心所欲,并能奏出“房檐滴水”、“骆驼铃”等口弦令调。口弦的装饰也很讲究,往往系挂色彩缤纷的丝穗和五色珠子。因此,有些年轻妇女将它拴在纽扣或领口中间当装饰。

  关于口弦的来源,还没人去考证。有一个民间的传说故事,却很感人:某年六盘山区遭了大旱灾,草木干枯,禽兽灭绝,人们也奄奄一息。这时有一个回族姑娘闯进深山去找泉水,寻找了七天七夜,终于找到一丛翠竹,竹丛下是一眼甘泉,姑娘随即拆下一杆竹子回村报信,待赶回村里,已渴得张不开口,便用竹片弹出一曲“口弦语”,指点乡亲们找到了救命的水源。这就是传说中口弦的来历。

  解放前,回族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看不见也听不到外边的情况,有心思也不得任意诉说,只好用梳头用的破篦子背做成口弦来消闷解忧,有的姑娘婚事不如意,或者思念情人,有的年轻媳妇受了婆婆的气,一时难以用语言诉说,往往依门靠窗,用口弦来自叙心中的苦衷或在亲近的女伴中互相倾诉,取得慰藉。解放后,回族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了,每当夜晚或空闲时围拢一起,以欢乐的心情,用口弦弹歌谣或斗嘴开心,有时一个领弹,众声附和,喃喃如燕语,叮叮似山泉,悠扬清远,煞是好听。

  回族男子头缠“戴斯达尔”、戴白帽的习俗,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宋代周辉《清波别志》说:“层檀,南海旁国也。贵人以好越布缠头。人之言语如大食。”元代,回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比较高,回族人的服饰习俗和其他习俗一样,都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有着汉族服装的,有穿阿拉伯、波斯等地样式的,有自制的白帽、巾袍和鞋等,开始向民族服装发展。(来源:银川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