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航天城火炬传递 > 最新消息

聆听中华飞天的脚步声--中国航天历史

中国国家航天局今天向媒体发布信息说,“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已对月球背面进行成像探测,并获取了月球背面部分区域的影像图。此图显示的是月球背面Lents撞击坑附近一个典型的辐射线撞击形貌,坑缘直径约30km,从撞击坑中心放射状抛射大量高亮物质(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应该为基性斜长岩碎屑),该类撞击坑形成年代通常较晚。本图是由5轨CCD正视影像数据拼接而成的,数据获取时间为2007年12月4日。 (来源:国家航天局)
中国国家航天局今天向媒体发布信息说,“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已对月球背面进行成像探测,并获取了月球背面部分区域的影像图。此图显示的是月球背面Lents撞击坑附近一个典型的辐射线撞击形貌,坑缘直径约30km,从撞击坑中心放射状抛射大量高亮物质(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应该为基性斜长岩碎屑),该类撞击坑形成年代通常较晚。本图是由5轨CCD正视影像数据拼接而成的,数据获取时间为2007年12月4日。 (来源:国家航天局)

这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1999年到2005年,已经5次成功放飞神舟飞船的发射塔,静静地期待着几天后又一声“惊天轰响”。这是地处大漠戈壁深处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世界大型载人航天发射场之一。 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这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1999年到2005年,已经5次成功放飞神舟飞船的发射塔,静静地期待着几天后又一声“惊天轰响”。这是地处大漠戈壁深处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世界大型载人航天发射场之一。 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带着再入大气层时的余热,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精确降落在黎明前的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牧场。

  这一刻,距1955年10月4日——中国航天事业的领跑人钱学森归国仅50年零13天。

  起跑,源于自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钱学森归国后1年零4天,新中国就成立了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在震惊世界的目光中独上九霄。

  这是人类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航天时代!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一锤定音:“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世界由此听到了“中国追赶”急促的脚步声。

  中国航天,在众多的“第一次”中迎来了热情似火的第一个高潮:

  1960年9月10日,就在苏联撤走专家后的第17天,中国航天人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中国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56天以后的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连续三发都取得了成功。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的导弹,同时也为中国的进一步空间探索打下基础。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也进入了航天时代。

  这颗人造卫星的重量超过了苏、美、法、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的总和,实现了毛泽东的愿望——“要抛就抛大的”。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追赶,奠定大国地位——十年创造的奇迹

  1966年初,在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季希等专家的带领下,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

  “我们国家需要从轨道的高度来观测我们国家,因为这样的高度来观测我们国家,可以把我们国家的整个面积,包括周边海洋、海岸都能够看得很清楚。如果靠别的手段来做就很难。”王希季回忆。

  同时,他也道出了发展返回式卫星的另一个原委:“苏联的加加林已经上天,美国也在努力发展载人航天。我们国家也要发展载人航天,那么载人航天其中的主要基础技术之一就是返回。”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并于11月29日成功收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同时,还创造了一个世界航天史的奇迹: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回收成功。

  正是这次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也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今年8月29日,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经充分运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影响中国航天的另一位伟大决策者邓小平说。

  加速,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浮出水面——从“863”到“921”

  1986年,中国航天再一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是年3月,由杨嘉墀、陈芳允、王大珩、王淦昌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中国航天事业在巨大引擎的牵动下加速前进。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从这一刻起,中国重新自信地站在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新起跑线上——不同的是:美国和俄罗斯已有过多次载人航天的经验,中国的纪录是“零”。

  “当时考虑到这个工程规模宏大,持续的时间很长,所以当时确定这个工程的完成分三个阶段,即分‘三步走’的计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

  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并开展空间应用科学实验。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

  当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浮出水面时,也就意味着中国航天迎来了全速前进的时代。

  “一步登天”,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问候地球——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这一刻,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用中英文两种语言问候地球:“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杨利伟的话语,传达着中国人飞天梦圆时的心声。

  早在1968年1月,有关部门就曾酝酿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曙光一号;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但考虑到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水平,这一构想尘封了30年。当时曾入选中国第一批预备航天员的方国俊回忆说,30多年来,他做梦都在说“地球,咱们再见。”……

  当一个民族积蓄多年的能量得以全部释放时,她的速度只能用“奇迹”来测量:中国走完“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只用了11年。这是一次怎样的加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短短的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这以后的三年: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中国先后三次成功发射神舟二号至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每次都有新的突破。它预示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时不远。

  随着2003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任务已经完成。2003年1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突破:量的微变,质的巨变——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的跃进

  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从数字的序列上看只增加了一个小小的“1”,但它蕴涵的巨变却昭示了中国航天人的灵魂所在:自主创新。

  “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行都成功了,但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所以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工程总体及其七大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实现性能优化的。”

  例如,神舟五号飞行中发现的火箭上升段震动较大的问题,就成为第六枚“神箭”的一个主要改进点。

  “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王永志说,“这是将来神舟七号、八号成功的基础。”

  短短两年时间,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就实现了从一人到两人,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到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

  “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说。

  以神舟六号任务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已经跨入第二步计划。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当梦想变成了光荣,光荣又在孕育着新的梦想。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截止2008年6月5日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严密监视和精确控制下,已安全环月飞行210天,飞行2374圈,目前卫星处于环月正飞状态,各系统设备工况正常稳定。

  聆听中华飞天的脚步声,我们坚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还将在更高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实现着航天事业的更大发展,创造着航天事业的新辉煌。(完)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