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甘肃敦煌7月5日奥运专电 从陇东黄土高原,到河西戈壁大漠,从火炬传递的3个城市,到地震重灾区陇南市,人们欢呼,“祥云”飘来了,正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的陇原儿女终于盼来了这激情而温馨的一刻。
北京奥运会火炬7月5日开始在甘肃传递。从5月12日到7月5日,时隔不到两月,甘肃省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转入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阶段。
陇南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学春说:“陇南灾区虽然远离‘祥云’火炬传递现场,但是,整个传递活动和灾区人民心连心,为灾区加油,为灾区捐款,灾区人民已经深深感到了‘祥云’的温暖。我们要借火炬传递东风,全力搞好灾后重建工作。”
武都区马街镇蒿坪村受灾群众刘德云说:“虽然我们看不到火炬传递实况,但我们都知道‘祥云’来了。”这位自家房屋在地震中全部夷为平地、灾后第二天即开始生产自救的农民说:“虽然是灾年,但我们精神不倒,‘祥云’将助我们重建家园。”
作为汶川大地震中仅次于四川的重灾区之一,甘肃火炬传递活动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突出抗震救灾主题。
记者在甘肃传递首站敦煌市看到,“弘扬奥运精神,支持抗震救灾”、“携手相传圣火,同心重建家园”等关于奥运和抗震救灾的口号布满大街小巷。在传递过程中,火炬手和社会各界也为灾区积极捐款。
敦煌居民刘永选说:“我们不是地震灾区,但我们和灾区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我会到抗震救灾募捐点去捐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支援灾区建设。”黄渠乡村民刘文说:“我们要为灾区加油。”
来自陇南灾区的火炬手王桂英在地震中孤身救出19名学生,她的66名学生无一伤亡。她说:“传递奥运火炬给我力量,回去后,我将把火炬传递情形详细地告诉我的学生,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份快乐。要把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贯穿到教学实践中,教育灾区孩子自尊、自强、自立。”
地震中,甘肃因灾遇难人员365人,倒塌房屋132.2万间,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64.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42亿元。灾害损失之大,受灾面积之广,为甘肃历史罕见。
面对这一罕见灾难,甘肃人民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举全省之力,重建家园。
甘肃省省长徐守盛说,让受灾群众在入冬前住上20平方米的保暖房子,并通过2至3年努力,力争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恢复重建。
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3日,已建成交付使用过渡安置房8647套,正在安装2792套。
徐守盛要求,奥运会举行之前,要确保住在帐篷中的受灾群众能收看到奥运会节目。届时,奥运会将和灾区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