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2007年7月14日文章
■12月30日/星期四/晴
完成工作需要网络图
奥申委筹备组负责人孙大光说:明年1月31日前要完成奥申委总体工作计划网络图。
翻过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教材,常常看到网络图、甘特图的介绍,在报社因为做版面编辑工作,很少涉及这些管理流程。在奥申委工作,特点之一就是管理,管理新闻、管理视觉形象、管理活动、管理日程……没有一张大的网络图确实不行。
它考验的是合理的分工和对事件重要性的判断。
■2000年1月1日/星期六/晴
申奥进入新千年
今天早上5点,刚刚结束了报社的工作。报社推出的《百版跨千年》活动今天推出上半期,我的同事们正在全球24个时区向本部发稿,报道全球人民迎接新千年的精彩场面。
因为有了申奥,我总在想:全世界的人民分属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意识形态甚至存在巨大分歧,他们究竟会因为什么而可能共同欢娱?
和平,
幸福生活,
电影,
音乐,
还有体育。
奥林匹克也许就是一种可以让全球人民接受的共同价值,她提供了一种让人振奋向上的理想,也搭建了一个现实的阶梯,那就是——公平竞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共同价值能够促进我们更加开阔胸襟,充满豪情。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1月6日/星期四/晴
不鼓励群众捐款
上午邀请两位外国专家:美国时代周刊北京分社社长吉米先生和新华社中国特稿社的威廉先生,就北京申办2008年的口号、理念进行了座谈。
两位专家对北京的申办口号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强调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从没有举办过奥运会,以这点抓人,要使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也坦率地提出:口号中最好不要用“龙”、“长城”,他们认为在许多外国人眼中龙很可怕,而长城也有屏障的意思。申办口号不是“越响”越好,要淡化民族主义,有些口号适合于中国老百姓,但外国人听起来却不太适合。申办口号尽量避免涉及“自然、环境”,他们认为这些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他们建议如果申办成功可以用这类口号,加快北京改善环境。
我也接触过一些老外,很喜欢长城,也有人并不讨厌龙。他们和中国人一样,爱好也是个性化的。我想龙和长城本身应该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怎样展现。
今天还研究信件管理办法,对群众自发的捐款,奥申委将不鼓励,不给群众增加负担,避免摊派情况。我觉得这确是一个明智的举措。
■1月15日/星期六/晴
会徽作品质量一流
上午,新侨饭店新楼多功能厅。根据老蔡的建议,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设计专家申奥会徽设计邀请赛如期举行。上月18日,老蔡就和靳埭强等商定,在全国范围广泛征集会徽的基础上,搞一个顶尖专家的设计比赛,不怕拿不出好作品。
好的结果常常要有志在一流的雄心做先导,老蔡的想法今天得到回报。这些设计师在几位牵线人的引导下,提交了一批质量非常高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1月16日/星期日/晴
专家评出优秀作品
各路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从1月7日初评和昨天的比赛中评出98件入围作品,又从98件入围作品中挑选出部分作为向总评委重点推荐的优秀作品。
入围的98件作品主要来自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和知名设计专家、全国高等美术专业院校师生以及群众中的美术爱好者。作品达到近3000件。
作品的设计理念体现出“世界的、地域的、运动的、21世纪的”等内容。
作品的题材和设计构思主要包括:天坛、长城、龙、火、花卉、华表、汉字、京剧脸谱、人物、世纪坛、五色土等。
初评委员会对入围作品的总体评价为:本次征集的会徽作品代表了中国标志设计的最高水平,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代表性;设计构思精巧,融现代与传统、地域与运动等多元化因素于一体。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改变了传统设计简单移植传统图案的做法,符合国际设计发展潮流。
评委们也提出:一些作品在构图上略显单薄、主题与形式不够协调,在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上有的过分依赖电脑技术,忽视了原创精神的体现。
初评委员会专家建议,要进一步明确申办理念,围绕这个理念对作品进行更深的加工。同时,应该兼顾艺术性与标志设计本身的规律,使其易于识别、制作和传播。专家们强调,申办会徽只是一个标志,是申奥传播与宣传中的一个要素,不应承载太多的内容和功能。
■1月25日/星期二
何振梁敲定英文口号
市政府六号楼第一会议室。我们向领导汇报评选会徽口号的有关情况。评选申奥的会徽,并确定北京申奥的主口号。对我来说,这是个重要的日子,前一阶段工作都在围绕这两项工作进行。
口号的出台只有一个细节,大家都一致认定中文“新北京、新奥运”是个很响亮和独特的口号,它的核心信息是:第一,“新北京”,这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它表明北京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一个融古老文化与现代化大都市风情于一体的国际名城,完全具备举办奥运会的能力;第二,“新奥运”意味着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可以给世界留下一笔丰厚的奥运遗产,同时也表明,北京的申办是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申办,我们的团队将给国际奥委会和世人留下全新的印象。
这句口号的英文原来是:A NEW BEIJING FOR A NEW OLYMPICS,大家对它不是很满意,争论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何振梁先生发话了:“我看不要叫NEW OLYMPICS,人们会问什么是OLD OLYMPICS?我看干脆就叫GREAT OLYMPICS。”
满堂喝彩,于是,英文口号诞生了。
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这句简洁响亮的口号将鼓舞我们走到2001年9月(那时我们认为是9月投票。)
会徽的评选是惊心动魄的——我这样认为,因为当我将全部作品展示殆尽时,领导们仍然没有形成对其中某一类型作品超过半数的倾向性意见,虽然是寒冷的冬天,市委第一会议室温度适宜,但我已经冒汗了。2月1日,我们能向奥申委全体委员提交会徽方案吗?耽误了申办的进程是要负责的,而且,这是我们新闻宣传部组建以来打的第一场硬仗,败下阵来可不是我能安心的事情。
我已经将3套思路的作品展示完毕,领导们普遍认为圣火、天坛、长城三种创意缺乏新意,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
我几乎感到绝望。
这时,第一会议室的门开了,工作人员手拿着一副黑色裱板走进来,这是我们最后的杀手锏:一套预备方案,由陈绍华设计,靳埭强和韩美林修改的一幅作品被紧急送到。
我手里亮出最后一幅作品后,刘淇市长问:怎么,最后一幅了?这时李国彬说,赶紧把手里那幅拿出来!
我亮出最后的作品,领导问,这是什么主题?我看了一眼,随口说:中国结。说实话,我们并没有给这幅作品定名,它很好看,使用五环颜色,充满动感,当初陈绍华并没有把它太放在心上,倒是韩美林大师相中了这幅作品,建议陈绍华将它修改后作为补充作品提交。
我看见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神色,我知道重要的事情要发生了。
只有1票反对,中国结会徽获得一致的好评,执委会建议使用更加圆润的笔触来表现它的线条。
■2月1日/星期二/晴
申奥工作进入第二阶段
奥申委全委会,正式公布了会徽、口号和网站。一切非常顺利,我想我可以过一个好的春节了。
今天,是申办城市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的最后一天,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有包括北京在内的10座城市提出申请。
今天起,申奥工作进入第二阶段。
■2月4日/星期五/晴
春节中赶制宣传册
年三十。下午,普利思公关公司向奥申委介绍情况,张淑贞,香港女孩,已经有很长的公关经历,她介绍了OCTAGAN的总体情况,孟黛安介绍了宣伟公司的情况。虽然明天就是春节,但我们的工作直到天黑。
在奥申委就是这样充实。春节里仍然安排了很多工作。初三将要赶制第一本宣传册。
■2月15日/星期二/晴
民众支持率说明问题
约请新华信公司的林雷做关于民众支持率的调查项目说明。《北京青年报》给我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搞民意调查可以了解宣传和民意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制订更为有效的宣传策略。
■2月27日/星期日/晴
上电台有点放不开
晚10:00至10:55,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申奥节目的直播。因为首次以奥申委官员的身份出现,有点放不开。
■3月1日/星期三/晴
争取入围准备工作开始
第三次申办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许多领导小组成员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会议提出“坐一望二”,即针对新的申办规则做好入围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出“吃透规则,把握尺度,力争主动,扎实推进”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对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月21日/星期二/晴
接受外国记者采访
王伟秘书长今天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卡拉奇的采访。这是自申办以来奥申委领导第一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
■3月24日/星期五/多云
决定要拍申奥宣传片
电视片研讨会。讨论了拍什么、怎么拍、谁来拍和何时拍的问题。何振梁先生提到1993年请美国人格林斯潘拍摄片子的事,他认为格林斯潘的第一部片子非常成功。
■4月29日/星期六/晴
张艺谋出任总导演
今天下午,张艺谋在奥申委接受记者们的集体采访,采访内容是,出任北京申奥宣传片总导演的情况。
张艺谋从头到脚一身黑,穿着很随意。
张艺谋认为,为申办奥运会拍电视片是值得做的一件事。
去年底,关于谁来拍申奥宣传片,奥申委领导认为: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有一批能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人士能够担纲此重任,建议考虑从国内导演中来挑选。我们经过调研,建议请张艺谋做申奥电视片导演,因为他的画面在国内当属一流,而画面是可以不通过语言来感染人的。这个消息通过熟人带给张艺谋。
张艺谋说:“我乍一听,首先第一感觉这是值得做的一件事,第二感觉是责任重大。”
张艺谋说,他有一个想法,利用现代的网络,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电视片的创意。一方面宣传申办奥运,更主要的还是想得到高人的指点,尤其是得到高人的高招,精彩的创意。
在选定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每个申办城市都将进行陈述报告,并按规定放映宣传片。由于影片直接影响现场委员们的情绪,在竞争特别激烈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决定性结果,因此,影片受到各申办城市的高度重视,往往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著名导演担纲,精心制作。
张艺谋很强调以情动人。“我反对把5分钟的电视片拍成戏剧性的,像电影一样的东西,记住它不是一个假东西,戏剧是假的,表演是假的,找个演员来表演一段情节这是假的,假的东西是不能感动人的。”
■5月8日/星期一/晴
朱镕基对申奥公开表示支持
朱镕基同志今天在会见外宾时发表谈话,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这是迄今为止最高领导对本次申奥公开表示支持。
■5月10日/星期三/晴
各界支持北京申奥
龙卡杯中外摄影家聚焦北京拍摄活动动员大会。可以推想,通过给摄影家们提供的机会,北京将留下一批出色的摄影作品,而且许多画面是“国际眼”捕捉的,有利于对外宣传。上海曾经搞过这种活动,留下了一本精美的画册。
第一次网站支持北京申奥联盟会议在633会议室举行。
为迎接国际奥林匹克日,申奥招贴评选举行。余秉楠、谭平、王明旨、靳埭强、柴宁,加上我和温文。由于有了高水平的团队,整个申奥的视觉设计让人感到舒服。
■7月12日/星期三/晴
想写申奥小故事
亚特兰大宪政报报道,一所美国小学的师生在观看当地动物园的大熊猫时,得知北京正在申办奥运会,他们表示支持北京申奥,并且寄来孩子们的贺卡。这是我们收到的一份珍贵的国际礼物。
目前,已经有很多人自发支持申奥,签字长幅不断送到奥申委,前几天承德的三位妇女专程赶来,将一针针绣好的布鞋送给我们,上面绣着会徽和2008字样,她们称这为“申奥鞋”,准备再送2008双来。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很想腾出手来,写一部《2008个申奥小故事》,肯定动人。
■8月4日/星期五/晴
提交悉尼外宣计划
提交了悉尼奥运会期间的外宣计划。随着悉尼奥运会的临近,外宣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提上议事日程。北京本月底入围后,将可以启动国际宣传,我们现在要为那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8月28日/星期一/晴
北京入围了
今天是申办候选城市确定的日子,这个结果将会在洛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公布,为了接听前方的最新消息,专门开通了一部24小时的值班电话。
下午,外联部办公室,黑色的手提电话成为焦点,不时有人探进头来问一句:“怎么样了,有信儿吗?”
电视记者在外面架起摄像机。
这时,新闻宣传部也有一部特殊“热线”,我的同事李健在关注事件进程的同时,也不断关注着自己的手机——他的夫人在医院临产,他就要做爸爸了。但是,他必须留下写新闻通稿,代表北京奥申委发消息。
晚上8点10分许,前方打来电话,北京顺利通过选拔,成为入围的五个申奥城市之一。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我们还是欢欣鼓舞,因为我们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按照我们的设想,在不违反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前提下,正式推介北京、推介北京申奥。我们可以抡开大干一场了。
李健的手机响了,他如愿得了一个姑娘,于是,办公室的话题立刻围绕如何给小姑娘起名的问题上来,李入围、李申奥、李申申……
今天,老婆(罗宏涛——中央电视台体育部记者)作为中央电视台奥运会采访先遣记者奔赴悉尼。
“老公,我在悉尼等你!”
没有想到我们俩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做起同样的事情,都在为奥林匹克工作着,分享着它的欢乐和奋斗的艰辛。
(北京、大阪、巴黎、多伦多这四个城市的总体得分高于国际奥委会确定的分数线,执委会一致同意它们成为2008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而其余六个城市中,伊斯坦布尔的条件很接近执委会的要求,所以在四个城市决定以后,对它单独进行了讨论。)
■9月9日
在悉尼见到妻子
到达悉尼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已经守候在那里,准备报道奥申委先遣团到达的消息,老婆也在其中,她手捧鲜花向我跑来,和我拥抱在一起,送上一捧“勿忘我”,相聚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然后她又匆匆采访去了。我们虽然身处一个城市,可能也见不了几面。不过,在这样的场合共同为一个事业而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悉尼阳光灿烂。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