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开封火炬传递 > 开封概况

开封:一个历史的繁华梦

  开封简史

  开封位于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中游豫东平原的南岸,又名汴梁,历史上有过启封、大梁、浚仪、东京、汴京、祥符等名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据正史记载,开封城出现在春秋郑庄公时代(前743——701年)。郑庄公为开疆拓土,命大臣郑邴在开封城南筑“仓城”(位置在今城南40多里的古城村西北),规模不大,定名为“启封”,启即开意。汉代为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这就是开封得名的由来。

  战国时代,七雄逐鹿中原。地处关中的秦国逐渐强大,六国莫不懔然。为避强秦压迫,原在山西安邑建都的魏国,于公元前364年迁都大梁,并筑大梁城。从此给了开封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开封也从此成为一国之都。这在开封的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开封在大梁时代有了很大发展。作为魏都,它和当时的齐都临淄、赵都邯郸、秦都咸阳一样名闻遐迩。梁惠王又开鸿沟,所谓“北据燕赵,南通江淮,水陆都会,形势富饶”。史载“除田宅外无空地,人民车马来往日夜不休”,城内商贾云集,为大梁城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孟子曾于前320年来大梁,以仁义王政说梁惠王,但“王顾左右而言他”,大梁王宫成了孟子学说不行于世的见证。在“恃力不恃德”的战国时代,儒家的命运并不比孔子时强。为纪念这位“兼济天下”的大政治家,宋代曾建游梁祠,今开封尚有游梁祠街,在龙亭东不远,为清康熙年间重建游梁祠而得名。

  如果说孟子说梁惠王重在“言”那么信陵君“窃符救赵”则重在“行”。“窃符救赵”反映了那一时代的侠义风尚:机谋过人的侯嬴,神力勇武的朱亥,给大梁城的历史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相传今开封相国寺一带,就是信陵君的王府故宅。魏都大梁达130年的时间,创造了有名的大梁文化。

  公元前225年,秦大将王贲攻魏,决河水以淹大梁。三月城破,魏亡,大梁毁坏殆尽,一代名城付之流水,只有梁惠王的故冢(在今中牟县境内)成为古大梁城的见证。

  秦统一天下,行郡县制,开封以败亡之地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用了七八百年。开封治县也从秦开始,即除浚仪外,又在古城设开封县。一城两治,或分或合。

  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封子刘武为梁孝王,先都开封,后迁商丘。梁孝王在开封发展史上有很大贡献。他在开封筑梁园,富奢至极,规模宏大,绵亘数十里。因此,汉代以后,有“梁园虽好,终非留恋之家”的民谚。梁园又成为开封的又一别名。梁园故宅在今开封市的东南方。

  魏晋时期开封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已衰败不堪。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就在开封西北不远的蒗荡渠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原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社会经济处于崩溃之中。这一时期和浚仪有关的人物最有名的是曹操。建安七年(202年),他来到浚仪,修治睢阳渠,大开汴河以通江淮。渠成之后江淮一带的漕运顺水而上。浚仪据水陆要冲,经济有一定恢复。曹操之子曹植在明帝(曹睿)时做过一年浚仪王,次年改封雍丘(今杞县)王。阮籍(开封人)也在浚仪留下了一些诗篇。

  南北朝时,开封先后改称梁州、汴州,由县治改为州治,沉寂了数百年的开封重又发展起来,成为北魏对南朝作战的水运交通线上的八大仓库之一。著名的建国寺(大相国寺)即建于此时的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天保10年建独居寺(今铁塔一带),佛教文化的兴起对以后的东京文化的勃兴做了早期准备。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的中段就是沟通黄河与淮河的汴河。开封位于汴河要冲,又是隋东都洛阳的门户,得此良机,城市迅速发展,商业日渐繁荣。进入唐代,开封更成为水陆都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汴州一度改称陈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李勉是李唐宗亲,富有才干。他增筑汴州城,周围达22里,与今日开封城大体相当。后李希烈叛乱时,靠汴州城阻挡了叛军好几个月。五代的开封城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开封“垂杨夹城路”,“美酒登高楼”,城内湖光如画,城外汴河舟船如流,可直达江南或长安。歌舞升平,一派繁华景象。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结伴畅游开封,“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

  五代时,北方连年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中心南移,运河漕运的地位上升。开封地处漕运要冲,促进了开封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开封成为全国统一的都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开封成为世界名都的帷幕终于拉开了。

  五代时期除后唐都于洛阳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均把国都定在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说明此时的开封正式取代长安、洛阳而成为全国政治、军事中心。这一时期对开封城市发展起作用最大的是后梁太祖朱温和后周世宗柴荣。

  朱温原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叛将,降唐后被任命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从此开封成为他割据一方的中心。朱温凶悍狡诈,但黄河流域从唐末大乱后在他手里总算得到基本统一。907年,朱温废早已徒有虚名的唐哀帝李木 兄 ,用禅让的形式继皇帝位,国号梁,建都汴州城,升为开封府。改洛阳为西都,成为梁太祖。

  梁都开封凡17年,时间虽短,但开封较其他地区的租赋略轻,人民在军阀争战之后稍得安息。梁都开封,完成了中国政治中心由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地区转移的历史进程,对开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923年,后梁灭亡,继起的后唐定都洛阳,开封仍置宣武军(“军”是唐代的行政区划)。937年,石敬瑭代唐,建立后晋,又从洛阳迁都开封。11年后晋亡。后汉立国仍定都开封,五年即国亡。后周代后汉,有国凡十年,时间不长,但对开封的发展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951年,郭威发动澶州(今濮阳)兵变,建立后周,为周太祖。郭威节俭爱民,留心革弊,后周出现了新气象。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在郭威改革的基础上,整顿纲纪,改革政治,内政和军事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他三次征南唐,得“淮南十四州”土地,恢复了江淮漕运,大兴水利,使开封经济在战乱后得以恢复。显德二年(955),又发民夫10万在原汴州城的外面筑开封外城,一年筑成,形成开封城墙的格局。以后历代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整建。同时,柴荣还下令拓宽路面,使开封市容为之一变。

  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城北40里的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赵宋王朝,仍定都东京。宋初在开封府下又设祥符县,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民国才废,故开封又称祥符。

  国家的基本统一,久抑而勃发的商品经济,给北宋都城开封带来了千年一遇的良机,使开封城市的发展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繁华都市,汉代的长安城人口不过40多万,唐代的长安不过50多万,而北宋东京人口却达到150万以上。与北宋同时的欧洲大城市伦敦、巴黎、米兰、威尼斯,人口不过10万,被当时欧洲人视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马士革,人口不过50万,而开封却是大马士革人口的三倍,这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人烟稠密带来了市场的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唐以来的都市建设里坊分离(即居住区与市场区分开)的格局被打破,加上久经战乱的社会心态趋向安乐、欢乐和享乐,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城市风气为之一变。东京城内各种游艺场所如勾栏、瓦舍如春笋勃发,遍布各地。满城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天子与民同乐,酒楼饭店、商号店铺鳞次栉比;调弦弄管于茶坊酒肆,宝马驰骋于御路天街,挥金如土,竞相奢侈,给东京市容带来豪奢的富饶气象。至今我们从北宋张择端留下的《清明上河图》中还约略可以窥见当年的影象。

  东京的建筑富丽堂皇,以“大内”皇城为中心的城市建筑规模巨大,工整绮丽。城中街道纵横,状如阡陌;宫府林立,园林遍布,寺观不可胜数,完全突破了秦汉以来的都市建设规范。在城防上因开封地处中原,无险可恃,东京的城墙坚固严整,整个京城被三城重围,完备森严。加上城内无数的殿台楼阁、桥榭亭苑,把中国古代建筑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代名都如人间仙境。一个朝代智慧的高度凝固,造成了东京建筑卓然不凡的气度。所以北宋东京时代堪称是一个建筑的时代,以建筑始,以建筑终,演出了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蔚然大观,也留给后人以千古浩叹。

  在交通上,北宋东京地处天下中心,水网如织,陆路八达,“八方辐辏,万国咸通”,城内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城,桥湖生色。吴船蜀舟,晋薪齐盐,一城集天下之奇货,汇万国之异宝,各呈异彩,争奇斗胜。北宋时期尤重海外贸易,造船业也很发达(从“清明上河图”中可见一斑),东京城内“四夷朝贡,曾无虚岁”,外国商人、使节、宗教人士不绝于途,完全是一个开放的城市。 这时,中国的对外交通已由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转向东南沿海的海路,火药、印刷术等中国的发明由此传向世界各地,东京开封以其泱泱大国的阔大气象,成为那一时代世界上最繁华的著名都城。

  赵匡胤建国后,以“杯酒释兵权”改变了一介武夫随意劫夺政权的恶习,保证了有宋一代内部的稳定。在文化上,则立下誓碑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促进了东京文化走向全面繁荣。纵观北宋一代,那浑放精髓的哲学,风采各异的文学,繁富谨严的史学,相安洽处的宗教等等,无不在东京大度雍容的文化氛围中浸润、聚合、争妍、发散。这是一代文化的中心,飞扬流动着一个民族博大厚重又婉雅俊逸的神妙气息。在东京文化的廊苑中,人文荟萃如星汉灿烂,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曾巩、周敦颐、晏殊、梅尧臣、柳永、李清照、米芾、张择端、沈括等等,各各才华富瞻,文采风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座标”的《梦溪笔谈》(沈括)就诞生在这个时代。北宋东京文化标志着中国文化走到了自汉唐以来的又一个高峰。

  然而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如诗如梦的繁华岁月,古都开封终于走完了自己城市发展史中最令人神往的路程。统治阶级无休止地滥用民力,消耗了整个王朝的最后元气;数以十万计的军队长驻京师,使北宋政权始终困扰在一种沉重的财政窘迫之中,加之政治的腐败,军事的无能,北宋王朝风雨飘摇,一触即溃。1126年,崛起于北国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铁骑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渡过黄河,攻破开封,北宋王朝轰然崩溃,而开封首当其冲,城破之后被金兵掳掠一空,一代名都化为颓垣断壁;百年风流,顿成残梦。只有北宋的帝王陵寝在高山大河之间突兀拔起,在无言的座座石翁仲的陪伴下,向后人展示着它昔日的光荣与梦想。

  北宋东京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城市发展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代表。商品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隋唐都市里坊分离的封闭式结构,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带来了东京城全城皆市的格局。宋代以前都市的那种以政治为核心,居民完全附庸于皇权而存在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市井商业开始成为都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整个城市除了宫殿帝苑,还有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市民生活。

  作为文化的里程碑,东京文化最终完成了自汉唐以来的中外文化撞击、融合的过程,并为中国市井文化的崛起,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开端。从总体而言,在黄河流域孕育而形成的黄河文化,在汉唐两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关中文化和伊洛文化为中心,黄河文化在中国西部山谷中孕育、集汇、发展、凝固、积淀,其总体特征是凝重、粗旷、浑厚、豪放;而以北宋东京文化为分野,黄河文化的中心东移至坦荡无垠、绿野如茵的中原地带。水光如织的平原风光给黄河文化在原有阳刚之美的基础上,平添了几许婉雅俊逸的钟灵之气,使她变得更加富丽多姿、气象万千。一代东京文化的兴起,标志着黄河文化的第三大高峰——东京文化在关中文化、伊洛文化后正式形成。以此为标志,中国文化步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之中。

  开封在北宋末年遭到巨大破坏。1153年,金帝完颜亮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迁都燕京,称燕京为中都大兴府,称汴京为南京开封府。1155年,汴京宋故宫发生大火,建筑几成白地。完颜亮拟迁都开封,进攻南宋,花了几年时间营建宋故宫。这样,宋故宫得以恢复。直到1214年,金宣宗完颜旬始迁都开封。20年后,1233年,蒙古攻陷汴京,金灭亡。

  从金灭北宋到元灭金朝这一百年间,开封几经劫难,城市残破不堪。但到金末,人口还在100万以上。1232年3月元军攻汴京,“连续十六昼夜,内外死者,以百万计”。两个月后,“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柩九十余万,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1234年,南宋军入汴京,元军决黄河水灌城,经此大劫,开封人口从此锐减,再也没有恢复到宋金的水平。兵灾、战祸、黄水,成为开封的大劫难。

  元代开封设汴梁 路,从此汴梁成为开封的又一名称。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到开封,五月改汴梁 路为开封府。八月,又改应天(今南京)为南京,开封为北京。洪武11年(1378),废北京名,开封成为河南省会一直到近代。

  明末1641——1642年,李自成义军三打开封,第三次城中官军乘黄河涨水,夜决城北30里的朱家寨和马家口以淹义军。黄水灌城而过,开封顿成一片汪洋。城里水深数丈,建筑、人员、财物,尽没水底。大水后,“黄沙白草,一望丘墟”;城市人口,几乎死尽;整座城市,淤于地下。如此浩劫,空前绝后。随着明朝的覆灭,繁华的开封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高耸的铁塔、繁塔和延庆观,作为古代开封存在的见证,诉说着沧桑的东京繁华梦。

  清代在原址上再建的开封城,已无复旧貌,元气已尽,文化消沉,惟城市格局,保留至今。但黄患不已,城外之地高出城墙,城内如陷锅底,黄河成为开封大患。

  综上所述,开封简史要而言之,从春秋启封开始,中经战国大梁,秦汉魏晋南北朝浚仪,隋唐汴州,五代、北宋东京,金代汴京,元代汴梁,明代开封府,清代开封,前后延续两千多年。两千年中,风云聚合,盛衰无常,为京城凡七代,约四百年。

  城市名称,除以上外,宋元明清又有祥符、卧牛城二名。祥符一直为宋以来县治,卧牛城为民间俗称。原因是开封“势若卧牛”,所谓“城枕大河,牛土属,土能克水也”。今开封东北铁牛村尚有镇河铁犀一座,为明代河南巡抚于谦所造,正是金元以来黄水为患的反映。古老的黄河与开封的一切兴衰荣辱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封是一个历史的繁华梦,这梦已经醒来。曾经有着非凡创造力和顽强生命力的开封,正在黄河岸边,书写着她的崭新的历史。(来源:开封旅游网)

  

(责任编辑:王惜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