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圣火传递中原崛起 > 圣火传递中原资料

河南古今之最:中国最早的佛寺和举世瞩目小浪底

  搜狐网友总结的:21项河南之最

  1。河南有中国第一大的人口大省,她有9700万优秀儿女。

  2。河南的GDP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五位,增速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

   3。中国的七大古都中有三个在河南,还有世界著名的少林寺。

  4。洛阳是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全国27个重点企业中,有七个在洛阳。

  5,河南的耕地面积仅次于黑龙江居第二位。河南的小麦播种面积 占全国的一半左右。

  6。河南有云台山,和嵩山是国家地质公园,有鸡冠洞,有栾川,,还有巍巍太行山。

  7。河南有中国最庞大的打工人数,1368万,。

  8。开封的小吃闻名天下,洛阳的牡丹甲天下。

  9。郑州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他的货物中转量居全国第一,客运中转居全国第二。郑州拥有全国第二个起期货市场。

  10。郑麦价格 成为国际小麦价格重要参照标准。

  11。河南有亚洲最大的肉类产品加工业,双汇集团。

  12。河南有全国第一的彩色玻璃生产企业:安彩集团。

  13。河南有闻名的新飞集团,许继集团。

  14。河南有占中国客车市场份额21%宇通客车,2003年曾被世界客车联盟评为最佳客车生产商。

  15。河南有莲花集团。有排名第四的金星啤酒集团。

  16。河南有中国一拖,同时她也是兵工厂。

  17。河南有象征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红旗渠。

   

小浪底大坝下游的小浪底生态保护区
小浪底大坝下游的小浪底生态保护区

  18。河南有举世瞩目的小浪底,

  19。河南有储量第二的煤炭资源,平煤,义煤,鹤煤集团均居全国前列。

  20。河南有豫剧,和常香玉。河南有任长霞。

  21。河南有拥有十三套节目的河南电视台。还有发行量前十名的大河报。

  

 

                                   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

  秦和西汉时已有天竺(古印度)僧侣来中原游说,统治集团中也有人信佛,但还没有一个基地。到了宋汉明帝时,明帝因夜梦金人,便派官吏去天竺求佛法,永平十一年(68年)回到京都洛阳后在洛阳创建中土第一所佛教寺院白马寺。

  白马寺在今洛阳市老城东12公里,坐北朝南,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翠柏森森,红墙隐隐。历代高僧及异国名僧也经常到白马寺览经求法。白马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现寺为长方形院落,面积达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殿,主轴线两侧有门头室、云水堂、祖堂、禅堂和清凉台上的腾、蓝两殿等。寺东有金代建造的齐云塔,方形13层,高25米。清凉台上东侧有清碑1通,因碑文系分排写出,称“断文碑”,书法流畅,系和尚如秀所书。山门内东侧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所书《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字体工正秀丽。寺内东南与西南隅,各耸立一雅致的角楼,东楼挂钟,西楼悬鼓,“晨钟暮鼓”用来报时。寺山门外左右挺立石马两匹,雕刻精巧,形象温驯。白马寺在佛教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最早的长城

    中国古代曾实行过分封制,方国众多,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有筑长城的习惯。 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为了防止郑、秦等国侵入,公元前7世纪在北边修筑了长城叫 做方城,位置在方城县独树乡黄家外大关口。旧县志所称方城山,即指此。大关口西 有伏牛山东麓的对门山、旗杆山和香布袋山诸峰;其东有黄石山西麓之擂鼓台、北岭 头和尖山诸峰,两山耸立夹峙,形成隘道,称为“大关口”。

  大关东西两侧的山坡上 分别筑有土、石城垣等关塞设施。大关口东侧,南北两边分别筑有土城,残高1.5~3 米,顶部宽1.5米,底宽10米,断面呈梯形。北边土垣,由关口向东北延伸到后石垄, 折北100米转向东北直插北岭头山腰,全长810米。南边土垣,由关口向东延伸到小山 腰水库旁,转向东部尖山山腰,全长640米。大关口两侧城垣,因水土流失已无法确知 其高度,但远望象一只巨蟒由山下蜿蜒盘旋至山巅。两侧整个城垣呈长方形,全长达 1419米,垣上还筑有几处12米见方的“敌台”城垣的修建,基本上是利用地形,就地 取材。有土土筑,无土石砌,都选择在外侧陡峭的坡地上,自然增加城墙的高度,提高城墙的防护能力。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提供

    中国最高的悬河

  中国最高的悬河,指黄河流经开封的一段,位于开封市北十公里处黄河南岸的柳园口,这里河面宽8公里,大堤高约15米。由于黄河冲出郑州邙山后,进入平原,落差骤然变小,泥沙大量沉积,致使开封段的黄河河床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增高,日积月累,此处的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7~8米,最高处达10米以上,从而导致了两岸大堤日增年高。因黄河被两岸大堤夹护着从开封城北高处汹涌流过,形似天河,故世人将这种人工奇观称为“悬河”。1952年毛泽东来到柳园口42号大堤上视察黄河时,不禁惊叹道:“这就是悬河啊!"

    中国最早的园林---洛阳园林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起始于洛阳。洛阳园林不仅早而且盛,因而 宋代理学家邵康节曾说:“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 宋文学家苏辙也曾说:“洛阳贵家巨室,园圃亭观之盛,实甲天 下。” 园林起始于殷周,当时称囿,即狩猎园,供王公贵族狩 猎和游乐之用。到了秦汉时期,园林就以宫苑形式出现,即在 圈定的一个区域中囿和宫室的综合体,即所谓“离宫别馆相望, 周阁复道相属。”宫室建筑群成分园林的主体,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洛阳园林是秦朝相 国吕不韦在成周城建的南宫。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置洛阳为三川郡,封相国吕不韦为洛 阳十万户侯。吕在成周城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城池,在今市东郊龙虎滩村西北 修建了风景幽雅、规模宏大的园林建筑——南宫,迎接招待前来探望的宾客。汉高祖 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曾在南宫住了三个月。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40年) 又新建了北宫与南宫对应,修筑了御道,使两宫相连,从此南、北宫成为皇帝、后妃 的宫苑。 自汉至宋,历代王朝的帝王将相,官宦士绅在洛阳建筑大量园林、宫观、台阁、馆池, 极尽奢华之风,见诸史籍者,有汉班固的《两京赋》、《南史》、《北史》、《洛阳 伽蓝记》、 《洛阳名园记》等。 

   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

    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塔室于底层开东、西、南、北四门。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有人认为其在我国古塔中 “如异军突起”,应视为我国密檐式砖塔的始创。

  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从结构上看,它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其台高0.85米,出塔身1.60米,平面亦为十二角形,正面有方形月台,后边有角道,均与 基台等高,前 后对应,布局协调。基台之上,塔身的高度占全塔总高的三分之一。塔身中部以腰檐区 分上下两段。下段塔身除拱道外,没有任何装饰,上段则仿木构而建。塔身之上,是层 次密集的十五层塔檐。各檐叠砖的数目自下而上逐渐递减,致使十五层密檐层层向上紧 缩,形成既刚劲有力又轻快秀丽的抛物线型轮廓。密檐之上 是由70层青砖雕砌而成的塔刹,高3.5米,自上而下,由宝珠、七重相轮、仰莲状受花、宝装莲花式覆钵和刹座组成,极为壮观。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

  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这里青山对峙,伊水北流,犹如天然门阙,故称“伊阙”。龙门石窟布于伊阙崖壁上,南北绵延1000余米,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以后。北魏时开始在崖壁上凿造像,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诸朝,连续营造长达400多年。

  据统计两山尚存佛龛2100多个佛塔40余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卢舍那佛高达17.14米,最小的则仅有2厘米。主要的洞窟 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莲花洞、药方洞、潜溪寺、敬善寺、奉先寺、万佛洞和看经寺等。石窟中的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既是造像年代的重要佐证,又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作品。其中驰名的“龙门二十品”和思想的场所, 但这鬼斧神工的雕像,则是中国人民的艺术创作,有重要的价值,与敦煌、云冈齐名,被誉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 1961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外人士的旅游胜地。

 

    中国当代最大的碑林---黄河碑林

    我国许多游览胜地,碑石林立,琳琅满目。古代碑林中的内容繁杂,涉及面广,碑林是了解历史文化,寻觅祖先足迹,吸取历史营养的瑰宝。
   1985年,河南省成立了黄河碑林筹委会,在郑州邙山兴建了我国当代最大的碑林。为充分体现黄河文化,黄河碑林分书法、民族、友谊、名人、美术五部分陈列,碑刻三千块,是我国建造碑林史上的一次壮举,这些碑刻在造形上多姿多彩,有平面型、双面卷棚型、方型、六角型和不规则形,并仿古代传统的碑牌刻艺术,就山势建造摩崖碑。碑林作品选择严格,既有舒同、陈叔亮、陈天然、费新我等书法名家的书迹,也有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当代名人的手迹。整座碑林建成约在1995年。

    中国最早、最大的城市真实写照画卷---清明上河图



  河南开封市是最早出现在画卷上的城市真实写照的地方。据《中国文化史辞典》载:北宋画师张择端所画的历史长画卷《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时代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城市设施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择端通过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北宋(960—1126年)汴梁(今河南开封市)承平时期的繁荣热闹景象。它以各个阶层的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中心,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期的城市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展示出来。在画中有仕、农、商、 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 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 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充分反映了汴京工商业经济的繁荣面貌。 图中河港池沼,船只来往,还有官府宅第,茅棚村舍密集。在艺术处理上,无论对人 物的造型,街巷、车辆、楼屋的描述以及桥梁、货船的布置,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 《清明上河图》是绢本设色,纵宽24.8厘米,横长528厘米,是古代巨幅名画,在当时 及其以后都有很大影响,并博得了各阶层观赏者的喜爱,宋代以后,出现不少摹本 

   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石刻群---北宋皇陵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为显示其权贵富 有,多崇尚厚葬,选择风水宝地作为陵寝。陵寝多封土为 丘,雕石仪仗,筑墙护卫,构成庞大庄严的陵园。巩义市的北宋皇陵保存较好,陵丘高耸,石雕仪仗高大完整,排列有序,蔚为壮观,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好的帝陵之一。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孝义、芝田、西村和回郭镇一 带高原上,绵亘10余公里。北宋9帝,除徽、钦2帝被金所掳,囚死在漠北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宣祖(太祖之父赵宏胤),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陵区陪葬皇后陵21座,亲王墓15座,寇准和包拯等大臣墓7座,加上帝系太子、公主和近臣墓,共144座,分布4个陵区。西村陵区:自宋宣祖开始,太祖、太宗都葬在这里,还附葬有皇后陵10座和子孙墓140多座。蔡庄陵区:真宗葬此。城关陵区:仁宗、英宗两陵东西并列,相距200米。八陵区:神宗、哲宗葬此。北宋皇陵的基本相同,均坐北向南,自南向北由鹊台、乳台、神道及两侧的仪仗石刻、陵园和地宫组成。陵前排列的石刻,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石刻群,规模宏大、中外游客叹为观之。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第一龙---仰韶龙虎图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被认为是龙的传人。 《说文》中描写,“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 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实际上,龙是远 古人图腾崇拜的神物。在原始人类中,一个氏族往往以某 种动物为图腾作为氏族的祖先和保护神。

  龙的形象为蟒身、 马头、鹿角、鹰爪、鱼须,标志着许多部族的同化与融合。龙是中国古代文化性 动物的总代表。这种文化性质的龙在中国图案中屡见不鲜,但孰为最早呢?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图,距今6000年左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位 于濮阳县城内西北隅,面积5万余平方米。1987—1989年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出 土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并发现有房基、窖穴和墓葬,有的墓两侧置有用 蚌壳堆塑龙虎形象。其中有一墓埋4人,墓主为一壮年男子,身长1.84米,仰身 直肢,头南足北,居墓正中,另3人年龄较小,居墓东、西、北三面小龛内。墓主 左右两侧有用蚌壳堆塑龙虎形象,龙居东,头朝北,背向西,身长1.39米,高0.67 米;虎位西,背朝东,身长1.39米,高0.63米。西水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蚌壳 堆塑龙虎图,反映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中国最大的古代粮仓---洛阳含嘉仓

    洛阳老城北隋唐故城东北部有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用作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

  1970年洛阳博物馆对含嘉仓遗址进行了钻探和重点发掘,找到了仓城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探出粮仓287座,发掘粮窑40余座。仓窑形状为 大口小底缸形窖,口径10~16米。最大有18米,深7~9米,最深者12米,窖底夯实后,用火烘干,周壁和窑底铺设草、木板、糠、席等物,然后储粮,粮入窑后,上面铺席, 堆糠和垫草,最后用土密封。

  在已发掘的仓窖中,出有刻字砖,记载仓窖位置、粗粮来 源、入窖年月以及授领粟官的职务、姓名等。砖文所记大都是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时期,有调露、天授、长寿、圣历和开元等年号。粮仓储存的粮食品种有糙米、粟、小 豆等。其来源有苏州、徐州、楚州、润州(镇江)、滁州、隋州(邢台)、冀州(河北 冀县)、德州、濮州(山东濮县)和魏州(河北大名)等地。如此规模的粮仓可称为我国最大的古代粮仓。  

 

    中国最早的庙阙---嵩岳三阙

    阙,是建筑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古时“缺”字和“阙” 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了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宫阙和城阙因置在交通要道上,统治阶级常常把封建王朝的法令。布告悬挂在上面,昭示国人。

  据《诗经》记载,这种建筑物早在周代就有了。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是汉代石阙,四川、山东和河南等地都有,但在建筑时间上以嵩岳三阙为最早。其中启母阙和少室阙建于东汉延光二年(123年),太室阙建于 东汉元初五年(118年),此三阙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庙前神道阙。 太室阙,位于太室山南麓中岳庙前500米的中轴线上,通高3.96米,两阙间距6.75米。 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城北3公里万岁峰下的阳坡上,现存高度 3.55米。少室阙是少室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城西北6公里少室山东麓,高3.72 米。三阙建筑结构基本相同,均是凿石砌成,东西对称,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 组成,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正阙高,子阙低,正阙在内,子阙在外。正阙为“四阿” 顶,子阙紧靠正阙,顶为半“四阿”式,顶刻仿木构建筑,有正脊、垂脊、瓦垄、瓦 当和檐下椽。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壁上均刻有篆隶体题额和阙铭,并以石块为单 位饰剔地浅浮雕画像,三阙共有170余幅。画像生动逼真,浑朴古拙,气势深沉,有 重要价值,1960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最早的国家监狱---汤阴羑里

    监禁是是监禁犯人的场所,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中国的监狱起源于何时尚不可确认,但现存最早的监狱莫过于河南省汤阴县的羑里了。 羑里,位于汤阴县城北4公里处5米高台之上,面积1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商代 末期西伯候姬昌(后为周文王)治政有方,措施进步,势力逐渐大起来。殷纣王听信馋 言,疑姬昌聚众谋反,于是便把姬昌囚禁于羑里。姬昌在狱中患难发奋,而演周易。他 的部属托人向纣王献了美女和珍宝,方获释西归,招贤纳士,与殷纣王分庭抗争。后来, 姬昌的儿子发(周武王)率军灭殷,建立了周朝,姬昌被谥为文王,后人为纪念他,就在羑里旧址上建立了文王庙。

  庙坐北面南,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计有:正殿5间、 演易台2间、山门3间、演易坊1座,坊后有“周文王有里城”6个大字的明代石碑1通。左 侧有“禹碑”,名岣嵝文碑,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立,字形古怪离奇,清康熙 三年(又称“八卦碑”),为明代刻石,右侧有乾隆御书碑,上刻草书谒文王祠诗一首, 其后为演易台,台高13米,墙厚1米。台下为龙山至商殷文化遗址。 

 

     中国最古老的泉---辉县百泉

    百泉位于辉县市西北3公里的苏门山下,因泉出无数而得名。百泉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即行开凿,《诗经. 卫风》篇里“毖波泉水,亦流于淇”,即指百泉。泉汇聚为巨池, 计3.4万多平方米,水温长年在摄氏230 度左右,冬温夏凉,池水清明如镜,四季碧透,消冽纯净。

  清乾隆时代百泉绕岸砌石,修成长方形的湖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0米。百泉湖畔,遍布亭台楼阁,有啸台、消晖阁、卫源庙,喷玉诸亭、金梭桥等古迹胜景,还有大量唐宋厂刻碑铭。附近自古就引百泉水灌溉,唐代百泉水利己较发达,唐碑《百门陂限脾铭》中就有“吐纳堤防,周流稼穑”的记载。元代时挖河道,增辟稻田。明代建闸门五道,用以灌溉。百泉多年来几经断流,近乎枯竭,近两年又重现生机,珠泉喷涌。

 

     中国最早的八角形砖塔---嵩山净藏师塔

    中国古塔形制多种,以往认为八角形砖塔出现在宋代以后,然而屹立于登封市嵩山之麓的净藏师塔,为八角形砖塔,时代却为盛唐时期,可谓中国之最。    
    净藏禅师塔位于登封市西北6公时里嵩山积翠峰下会善寺之西,单层单檐八角形砖筑。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平面为等边八角形,塔高10.3米。其下部为2.6米高的基座,座上部砌出简单的须弥座,束腰部分各面均砌出三个横长的壶门。塔座之上为仿唐代木构亭式建筑的八角形塔身,各角砌出倚柱。南面有单券门,可入塔室,室内平面也为八角形,穹窿顶。塔身东西两面雕出仿林结构大门,阑额上雕人字形斗拱。塔身北面嵌石铭1方,记述净藏禅师的生平事迹。其余四面皆雕破子棂窗,各角柱柱头有斗拱。塔身以上为叠涩檐,上有一层须弥座式及山花、蕉叶等装饰雕砖,上部是石雕莲座及火焰宝珠状塔刹。
    这座唐代八角形古塔在我国绝无仅有,有重要价值,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金简---武则天除罪金简

    中国古时历代皇帝为永保江山和个人平安,都曾亲率大臣到祖国名山大川, 筑坛焚香,祷告上苍,向天地诸神祈祷平安,并将写好或刻好的表明心迹的简策(册),埋到土内或投入土中,这就是古代帝王的“封禅”活动。 

  1982年5月21日,登土封市唐庄乡王河村农民在中岳嵩山峻极峰采集草药时,在祭坛中岳的“登峰坛”边的石缝中,发现了大周皇帝武则天除罪金简,在我国是首次发现,独一无二,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金简为长方形,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28.5克。正面镌刻双钩楷书汉字63个,内容为武则天乞三官九府除罪,并有“太岁庚子(700年)七月甲寅”纪年。武则天在嵩山所投的祈福除罪金简,是在其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10年后,久视元年(700年)77岁时所为,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 

 

     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焦作云台山瀑布

    据中国园林学会专家测定,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瀑布落差310多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

  云台山瀑布坐座在云台山风景区老潭沟的尽端。老潭沟长约2.5公里,沟内高峰耸立,气势恢宏,花木繁茂,泉壑争流,沿沟上行400米,就可以制看到华夏第一大高瀑。瀑布上端如同朵朵白云,又如团团棉絮,悠悠飘落,连绵不绝。下端宛如飞花溅玉,纷纷扬扬,洒入墨绿色的水潭。急泻而下的瀑布,在水潭中,溅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团水雾,把瀑布罩在朦朦的雾中。若遇多的季节气势更为磅礴,山洪暴发时,瀑布象脱缰之烈马,日夜奔腾,声震数里,近听如闷雷轰响,远听似古钟长鸣。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内东大街,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屡毁屡修。

  县衙坐北朝南,存房屋98间,建筑面积2704平方米,有大门3间,大堂面阔5间。木制构件上全部有花鸟彩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柱上嵌木联一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大堂中间悬挂“内乡县正堂” 金字大匾,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阁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其左为令箭架,右有黑折扇。暖阁前左右铺两块青石,左为原告席,右为被告席。

  大堂两侧有议事厅,大堂后侧有平房两间,为衙皂房。过衙皂房即至重光门,门上悬挂“天理国法人情”金字匾额。回廊式的走廊,围绕两侧配房,过重光门,两侧有重檐双回廊配房,正面为琴房,面阔5间。堂后院落两侧有配房,前后檐下皆有回廊,正面为迎宾厅。出迎宾厅又一进院落,正面为三堂,左右为回廊式配房。

  三堂两侧有东西花厅院,为眷属宅院。三堂后为后花园,已毁。衙内院落开阔幽静,气氛肃穆。院中现有一元代桂花树,树高9米,枝叶繁茂,另有一株南天竹,四季常青。这座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衙署。

 

    中国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冠,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王朝的建立,拨乱反正,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陶瓷业繁荣昌盛,制瓷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到宋徽宗大观年间,以定白瓷有芒(边沿无釉)不堪用,则改用汝青瓷,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品,即把汝官窑称汝窑,把汝窑称临汝窑。

   汝官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真正的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产品全供宫廷,所以汝官瓷有“近龙难得”的说法。汝官窑址在何处?是一大悬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曾在汝州市、联郏县、鲁山、宝丰、宜阳、新安等10多个县市,发现多处窑址,均属于民窑系统。

  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 

    洛阳牡丹甲天下 

    牡丹上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牡丹的根皮在中药中叫丹皮,是具有清热化瘀功效的良药。牡丹原为野生的落叶小灌木,在中国大约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

  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宋人欧阳曾赋诗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来称赞洛阳牡丹。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的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名贵品种,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的“王”和“后”,尤为人们所喜爱。

  现在每逢“清明”,“谷雨”时节(即每年四月下旬),浴阳市内各公园里的牡丹竞放:“姚黄”金光灿灿,“魏紫”光彩灼灼,“洛阳红”喷红吐艳,“烟绒紫”墨里含金,“二乔”红白斗艳,“豆绿”美如碧玉,……红白黛绿,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每年四月,洛阳都要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竟相观赏,真正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提供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提供

(责任编辑:discover)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